
受命建抗台角社艺永益界分茅土(2),万里藩西疆。
韦州夏州路,移徙不少康(3)。
封内群山川,八载祀典荒(4)。
社稷祈报礼,非余独敢忘。
但为移徙中,以致久不遑(5)。
永乐当二年,尊兄今天王。
大明御寰通张宇,负扆理乾纲(6)。
念案另层冷铁上兹群神祀,春秋事有常(7)。
礼固不可阙(8),敕命筑坛场(9)。
- 作品名称 永乐二年春祭社稷山川礼成后作
- 创作年代 明代
- 文学体裁 五言古诗
- 作者 朱栴
作天乱九际哥光刑袁据品原文
永乐二年春祭社稷山川礼成后作(1)
修举久废礼,为民它祈福祥。
仲春择吉日(10),二祀思神飨(11)。
礼乐既兼备,肥腯烹猪羊(12来自)。
诸公倍祀者(13)察者责造,佩玉声锵锵。
灯火明煌煌,载拜望景光(14)。
三献礼初陈, 牲论几均次诗续至北政思元醴列馨香(15)。
祀神冀来格(16),非徒歌乐章。
屏息附伏待,如临气洋洋。
所愿风雨时360百科,秋收足千仓。
愧予方幼年(17),才薄德又凉(18)。
自惭忝王爵(修吗那考19),享有此一方。
受胙饮福酒(20),不肖岂敢当(21)。
尚赖诸贤哲,事事为赞襄(22)。
昧爽行礼毕(23),烹胙饮公堂(24)。
珍馐具前列(25),百味罗芬芳。
大事在祀戎(26),岂可令德爽(27)。
章北听想 善恶二途间,降各有福殃。
饮罢为三思,战栗复恐惶(28)。
作品注释
(1)这首诗选自周待《宣德宁夏志》(势红甲总映陆急《嘉靖宁夏新志》《弘治宁夏新志》亦收录此诗)。此诗作于永乐二年(1404年)春,社稷山川坛建于切另酸居达许格永乐元年(1403年),故曰"后作"。明太祖朱毫虽连元璋有二十六子,庆王朱栴为第十六子。朱棣为第四子,原封为燕王(镇守北京)。朱元璋死后,传位于皇太孙朱允炆,燕王朱棣遂以"靖难"为名,经三年多战争,从之济春践介强省侄儿手中夺取了帝位,即明成祖永乐皇帝。诗中对此也有一定的披露。
(2)茅土:古代皇帝社祭的坛用五色土建成:东秋东说个耐离什督护受台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中央黄。分封诸侯时,把一种颜色的泥土用茅草包好授给受封的人,作为分得土地的象征。后称封诸侯为授茅土。
(3)"韦州"二句:韦州:州名,治所在今宁夏同心县韦州镇。夏香船喜坐那贵州:州名。北魏太和十一年改统万镇置,唐以后为西夏领土。故址在今陕西靖边县北白道落爱就轴件量害城子。这两句是说,先到庆阳,后暂住韦州,再到宁夏镇城,不她村停地迁徙没有安宁。
(4)八载:朱栴1393年到西北封地,1401年奉命"徙国宁夏",整整八年。
(5)不遑:来不及,没有空闲。
(责推过阶磁千齐指晚6)负扆:扆,户牗间画有斧纹的成短有费话过屏风。天子见诸侯时南面而坐,故称负扆。乾纲:君权,夫权。
(7)"春秋"句妒保:这句说,春天的播种,秋天的收获,是有常数的,不变的。
(8)阙:通"缺"。
(9)敕命:皇帝的诏令。
(10)仲春:为春季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11)二祀:即在社稷山川坛祭土神、谷神。飨:祭献。
(12)肥腯:肥壮。
(13)诸公倍祀者:《弘治宁夏新志》作"诸公陪祀者"。
(14)载拜:载通"再"。再拜,古代的一种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隆重。景光:霞光。古代迷信的说法,指为吉祥的征兆。
(15)牲醴:供祭祀用的家畜和甜酒。
(16)祀神冀来格:《嘉靖宁夏新志》作"祀神祈来格"。来格:降临。格,至。
(17)愧予方幼年:庆王朱栴生于洪武十一年正月壬午(1378年2月6日),作此诗在永乐二年(1404年)春,年方26岁。
(18)德又凉:凉,薄。德又凉,指德才微薄。
(19)忝:有愧于。
(20)胙:祭祀用的肉。
(21)不肖:不才,自谦之词。
(22)赞襄:帮助;协助。襄,相助而成。
(23)昧爽:拂晓,天未全明之时。
(24)烹:《嘉靖宁夏新志》作"享"。
(25)珍馐:珍贵的食物。
(26)祀戎:祭祀保佑战争的胜利。
(27)爽:失;差。
(28)战栗:发抖;恐惧。栗,"栗"的异体字。
作者简介
朱栴(1378~1438),号凝真。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四月十三日册封为庆亲王,封地宁夏。因当时宁夏粮饷不足,暂住古韦州城(今宁夏同心县韦州镇)。建文三年(1401年),来自奉命迁王府于宁夏(今银川市)。死后谥曰"靖",故称"靖王"或"庆靖王"。朱栴天资聪颖,学问广博,长于诗文、草书。著有《(宣德)宁夏志》等著作。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