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延芝

百科

吕延芝,女,1943年6月7日出生,回族,漯河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心意六合拳代表性传承人。

  • 中文名称 吕延芝
  • 国籍 中国
  • 民族 回族
  • 籍贯 漯河
  • 出生日期 1943年6月7日

人物经历

  一心传武 一意相承吕延芝:拳拳"心意" 深深传承

  为父练拳

  吕延芝出生于一个大名鼎鼎的心意拳来自世家,父亲便是心意拳一代360百科宗师吕瑞芳。

  吕瑞芳的祖、父、叔、兄皆精于心意拳家钟载硫元许项质春的业。吕瑞芳的三个师父中一位是舅父丁兆祥,他具有买壮图大师练神还虚之功,著有《买式心意拳谱》,是姬隆丰夫子开创心意属内征异绍吗环何拳以来寿龄最高的一位色敌评队清肥围兰心意拳大师;另一位是尚学礼,尚先生靠买式四把捶于民国二年秋在开封打擂得剑夺魁;还有一位老师就是祖父曾庆魁。吕瑞芳对拳经理论滚瓜烂熟,并把理论和实际获跳盟良器动作结合起来,融会贯通,活学活用,是一位心意拳大家

  吕延芝在这样的家庭中耳濡目染,自幼就开始随父亲练习弹腿、查拳、三才剑、上路短打等功夫。小孩子都想偷懒,而且哥哥更加调皮一些。吕延芝当时也常常生出偷偷休息一下的念头,但是想到父亲辛辛苦苦教兄妹俩练武的情景,吕延芝就暗暗忍了下来,她想,无论如何不能个酸家社儿矿先惹父亲生气,就算为了父亲也得把拳练好。也正是这种最初的"为父练拳"造就了吕延芝一身的好功夫。

  吕氏三杰

  从1958年开始,15岁的吕延芝开始参加一些大型赛事。

  1958年春天,吕延芝参加河南省武术表演赛,按照大赛规定,运动员不满18岁不能获得名次,速矿队格京可是15岁的吕延芝凭借优异的表现获得了一枚亮闪闪的金牌;是年秋天,她又代表河南队参加了全国武术表演赛。1959年秋,吕延芝与父亲吕瑞芳、兄长吕志德一起参加建国以来当助培迅错广再江总贵越时最大规模的第一剂选玉声技些何声长集届全运会,父子三人被誉为"吕氏三杰"。

  随着频频参加比赛和阅历的渐渐丰富,年幼的吕延芝已不是第一次参赛时哭着要回家找妈妈的样子了,似乎对心意拳才产生了一点概念候容斗货如大均想游她而性的想法。尤其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她深感触动。

  当时没有专业武评措脚客适鱼术队,吕延芝在训练中总觉得武术不受重视,心里也参济女广洋有些不平衡起来。有一次父振席电迅价坚亲接待老朋友,谈到武术的发展时,父亲指着吕延芝大声说:"你,这面河南的旗子不能倒。"父亲的殷殷期望和良苦用心尽在其中。

  100米距离几天没能回去

  1991年,政府举办武术搭台、经贸唱戏的第一届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吕之扩诗款三团稳活你逐延芝被任命为武术表演组组长,旧接师士田对本次武术表演进行周密细致的组织策划,对风格各异的武术套路、年龄悬殊的参赛队员、专业与业余队员穿插觉乎旧阿个受希对湖矛威等进行整体编排,力求沿势星将维背做到尽善尽美。这关系到武术节的成功与否,吕延芝深感责任重大,压力也陡然像山一的怎样压在了肩头。一连几天,吕延芝都没有回家。等她忙得告一段落回到家里,一向温和矜持的老母亲说了一句:"我可饿。"吕延芝差点掉下泪来:80多岁的母亲不会用燃气灶做饭,每天就等着她回来做饭呢。半个月之后,母亲就去世了。谈到这件事,吕延芝至今仍然觉得很对不起母亲,她说:"虽然人各有命,可是做子女的心里总觉得自己照顾的太不周到了。想起来,我心里就觉得很对不起母亲。"当时母亲所住的家属楼,距离吕延芝忙工作的体育局招待所不足100米。

  功夫不负苦心人。此次武术节在省体育馆举行的7场武林经营大会演,场场爆满,获得了滚滚如潮的好评。

  千里慕名送匾额

  在吕延芝的办公室挂着两幅绣着阿拉伯文的精纺羊毛挂匾,说起这对匾,还有个很有趣的小故事。在这次世界传统武术节上,吕延芝与一位伊朗代表队的队员不期而遇,当时两人互不相识,仅仅因为双方都是穆斯林装扮而相互礼节性地点头招呼。第二天,有位外国友人打来电话要找吕延芝拜师请教,吕延芝也没有放在心上。她在赛场紧张观战时,一个伊朗人提着两只重重的袋子过来找她,正是第一天相遇的那个人,而且也正是打电话的人。伊朗人拿出他自己写的关于中国武术的书请吕延芝指点,吕延芝仔细看看,书里对她父亲吕瑞芳和她本人都推崇备至。吕延芝推却不得只得礼貌地收下礼物并表示感谢,接着就去忙比赛的事情了。接连两天,每次伊朗人看到她都会问:"您打开礼物了吗?"吕延芝只好不好意思地告诉人家还没有来得及打开。

  等到比赛结束,吕延芝打开礼物就愣住了,是两幅精致的精纺羊毛毯,上面烫着金色的阿拉伯文,虽然看不懂是说什么,但肯定是一些祝福的话。一个语言不通的外国人,千里迢迢把礼物送过来,自己却没来得及向人家道声谢,吕延芝感觉很过意不去。

  拳法外传"离经叛道"

  河南派秘传心意六合拳素以勇猛凶狠而著称:"八卦奸,太极滑,最毒莫过心意把。"因为心意六合拳技击性极强,招式简单而实用,出手技击不死即重伤,故古谱曰:"心意六合不乱传,无穷奥妙在其间,若教狂徒无知汉,惹祸招灾保身难。"马学礼也曾讲:"宁可失传,也不轻意乱传。"历代练拳者都择徒极严。又因此拳主要回教相传,练拳时也较为隐蔽,外人很难见到,因而武术界中对这个优秀拳种知者甚少,能系统完整地继承者更是屈指可数了。

  可是,吕延芝却办起了学校,广收门徒,广授其技。

  吕延芝认为,心意拳是中华武术优秀的一支,武术的宗旨是"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也因此武术是属于大众的,而并不是仅仅属于一家一派。从父亲吕瑞芳开始,对于心意拳就已经持开放态度了:只要为人忠厚、热爱武术,就毫不保留地传授,而且亲身示范,循循善诱,丝毫不保守,也从不藏私。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拳种都得到了发扬光大,而心意拳却迟迟未能全面展现在人们面前。作为一名在体育战线工作一生的老干部,作为一名心意六合拳的主要继承人,吕延芝感觉自己肩上的责任重了起来。几经踌躇,在亲友们的支持下,吕延芝于2002年9月1日创立了以自己乳名命名的郑州伊华心意拳文武学校,学生也从9个人发展到60人左右。

  2005年,河南省"开封商行"杯传统武术比赛,吕延芝率领的队员勇折桂冠,获团体总分第一名;2006年初,他们又在河南省青少年传统武术锦标赛上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刚刚结束的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上,吕延芝率领的学校学员在心意拳、查拳、八极拳、男子刀术等项目上取得10金18银的好成绩;在同时举行的省第五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上,伊华学校的学员宛阿龙、宛阿东兄弟又获得了对练项目的第一名。

  拳法发扬是最大心愿

  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声声吼出来的意气风发让人觉得精神一振。吕延芝和儿子单良是这几十个学生的教练,母子俩也经常讨论教法甚至某个学生小小的进步。吕延芝有个小小的希望,就是自己的学校规模能够再扩大一点。她的学生都是靠口碑慕名而来,2/3是回族的孩子。吕延芝很希望能够结束租房作校舍的现状,学生人数能够达到300人,维持基本的成本费用。

  谈到对心意拳未来发展时,吕延芝说,有人学才能谈得上继承,武术的价值很大程度上也在于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在武术上,传统的思想不能丢,要从思想的高度来认识武术的传承价值。心意拳的传承不同,如果能多搞一些表演、比赛以及学术上的交流,那么大家对心意拳的精髓就能够有更深刻的了解,对拳经也会有更高视角的认识,让更多人能相对系统、正确、规范地掌握心意拳理论和演练技巧,把这个优秀拳种继承和发扬光大。

  意愿

  据吕延芝老人讲,退休前她担任河南省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高级教练,中国武术八段,还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心意六合拳代表性传承人。

  老人说,很久以来,心意六合拳受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影响,在民间普及程度不高。"我免费广收门徒,就是想打破固有思维,让更多人认识心意六合拳。"老人说,她打算免费招收千名徒弟,"假如不改变原来的祖训,传承这项技艺的人只能越来越少。过不了几年,弄不好会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送进死胡同"。

人物成就

  国家武术高级教练,中国武术八段,国家及社会体育指导员,心意六合拳嫡亲传人,退休前任职河南省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多次参加全国比赛并获得优异成绩,其编整的《心意六合拳》被选入中华武术文库,并任新编《少林拳规定套路》编辑组组长,曾应邀赴瑞士讲学。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