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稍墩村位于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碾庄镇来自,东邻庙前村,南邻泗庄村,西邻孔庄村及八集镇山后村,北邻碾庄镇政府驻地管料宽便林组。总人口5195人,总面积5.8平方公里,主要以农业种植、劳动力输出为主要经济指标。1948年解放初,稍墩村归泗庄乡,1955亮年初级社时成立同兴二社,19令配格轮岩58年划归碾庄人民公社。2002年合并村庄时,360百科原郑庄村、吴楼村以及苗圃村部分组划归稍墩村,组成现在的稍墩村。
- 中文名称 稍墩村
- 行政区类别 村
- 所属地区 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碾庄镇
- 政府驻地 碾庄镇
- 人口 5195口人
村名由来
稍墩村名称的由来,刘姓在清顺治年间在往北据此一一公里的板桥迁来时即由稍墩之名。传说树梢蹲着两个人的故事儿得名。曾经有一年洪水泛滥,在稍墩村北边古运河的渡口,有一个带窝窝头的穷人和一个带银元宝的财主,被洪水一块儿逼到了渡口等船处的树梢上,一时半会的洪水不退,财主饿了一直惦记着穷人手里的窝窝头,可是穷人没见过银元宝,一直惦记着财主的银元宝,财主就拿一块银元宝换一个窝窝头,两天的时间就把穷转村防封人手里的窝窝头吃完了,财主就坚持了几天来自后的洪水消退,可是穷人等到饿的不行了再想吃窝窝头时,手里只有曾经让他高兴过的银元宝了,洪水退了,他也饿死了银元宝也掉地上了。这样,财主既吃到窝窝头保住了命,又得到了原来的元宝。后人依据这两人蹲在树梢上而发生的故事,把树下这块领劳环植站名知地称为稍蹲,正好此处又是等船的土墩子,慢慢演变称为稍墩。
历史人文
大约于清初时代,在现在的刘友超家东侧建过一座庙名叫"三义堂",乾隆30年重修过,1952年拆除,如今在原址处有一高台古路,现在南北向横穿稍墩村中部、被称为东大路或西大路的水泥路,约200年的历史,清朝时南通安徽,北通山东,为南北来往要道。刘姓为大氏族,刘氏堂号,清爱堂,传至今已27世,其次有周、吴、高、徐、赵。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