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根林

百科

我的响朗的来自歌声将在你水波上飘荡 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在一片论述北大上世纪50年代三个学生刊物的文章中这样写道:"这首诗里所显示的,与生养自己的土地和耕耘其上的父老乡亲的血肉联系,以及从父辈那里流传下来的'爱'与'反抗','沉默'与'爆发',或许是这一代人生命中更为内在与根本的东西。

  • 中文名称 蔡根林
  • 作品 《东阳江》
  • 出版时间 2009年

简介

  而诗中所流露出的心灵的忧郁,悸动与不安,也同样传递着某种时代的信息,尽管暂时无论是发表这首诗的《红楼》编辑,以及它的读者,甚至连诗人本人都未必意识到这一点。但这首诗也就成了无杀套施假什那个特定的多少有些微妙的历史时刻中国青年的心声。20世纪末,当一切尘埃落定以后,已经是权威的文学史家的谢冕,把这首刊载在《红楼》上的年轻大学生的诗选入他主编的《百年中国文学经典》(来自8卷本,北京大学出版社360百科,1996年版),作为那个时代虽预代朝发的代表作,这正是一种历史的眼光。"

  钱理群所指的诗歌就是《东阳江》,作者是该校中文系大学一年级的新生蔡根林。诗评家认为,当时的感觉是,蔡根林可能是受到了艾青深应有的处女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的影响,但他又确有其鲜明留铁农虽走前儿持边的个性和独特的表现手法。

  午夜,摆渡人的灯火熄了,小伙伴们偷偷解开船缆,随着一声轻曼的口哨,江面摇动了细碎的波纹,星星在江心叮当地碰撞。诗中有许多这样朴实无华又颇具匠心、出附示妈和协根固季神入化的描写,它使人读后不由得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代。然而,在米夜次统紧刚则那个不平常的夏季,当风暴袭来之时,蔡根林竟因这首诗而被打成了"右派",从此走上了十分坎坷的生活道路。他经过两年的农村唱逐期劳动,毕业后分配到了内蒙古。

  上世纪80年代初,得快模他的同班同学,作家韩菜手练注促画广肥抓霭丽以蔡根林为生活原型写出小说《湮没》。38年之后的1995年,《太原日报会得女吧型父》重新发表了这首被历史烟尘掩树查试抓普埋了的《东阳江》,《名作欣赏》也于1995年第5期将这首诗刊出,并发表了楼肇明、沈泽宜、谢冕的评论鉴赏文章。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一年级大学生的处女作,被遗忘了将近、40年之后,经过披沙拣金式的检验、挑选,进入20世就缺四油司杨价电士纪的文学"经典"之列,这就足以证明它具有长久的艺术魅力了。

  2009年8月,蔡根林诗集《东阳江》出版,几个月之后的寒冬里,与病魔苦苦缠斗了整整5年的蔡老驾鹤西去。蔡老把他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他的《东阳江》留给我们,留给了这个世界。

代表作品《东阳江》

  东阳江

  "廿年江北,廿年江南……"

  对岸柳树下歌声悠扬,

  归鸦把身影投在江面。

  我呆呆地站在沙滩上,

  小手指含在嘴里,

  望着远去远去的江水

  快要触到下垂的晚霞;

  我忽然想做一个坚块线县盾风景画家,

  或划一叶小船,探索江头是什么地方……

  东阳江是我童年时各相被红科此的伙伴,

  沙滩,愈到江心愈绿首众饭答战久越自的江水,

  对我都像母亲一样的温和大方。

  我们把整天时间都在她身上度过,

  我喜欢从高岸纵身跃入江心,

  睁着眼像一条小鱼在水底匍行;

  有时为报复顽皮的同伴,

  钻出水来偷拿了他的衣裳,

  在沙滩上留下一行通向树丛的脚印……

  玩倦了,开始专心地拣选石块,

  像秋天在地里采撷豆荚;

 里牛 威严地站着,用揶揄的眼光,

  瞟那狭窄的木板桥,

 级组紧市 或是发出一声惊叫,

  去吓唬胆小的姑娘……

  啊,务又成金色的日子是这么短促,

  不久,江水带走了无忧的童心。

  于是我喜欢忧郁地在树丛穿行,

  任错杂的灌木钩破裤腿,

  穿过树丛,站在江边,

  瞩待着东边出现一片白帆……

  我羡慕散搭在沙滩上的,

  像旷野里长着的蒲公英一样的帐篷,

  和那些成年在江上流浪的撑排人;

  我随着在水里结识的小伙伴,

  到他们家里去作客,

  软软地躺在帐篷下,像喝醉了酒,

  阳光在外面燃烧着沙砾,

  小伙伴们在装着打雁鹅的铁子,

  谈论昨夜结队而过的野狼的嗥声。

  而我却想象着--

  夜晚,帐内点起小蜡烛,

  揭开帐角偷看外面的蓝天,

  有红色的狼眼睛

  和星光一道,沿水面眨闪……

  午夜,撑渡人的灯火熄了,

  小伙伴们偷偷解开船缆,

  随着一声轻曼的口哨,

  江面摇动了细碎的波纹,

  星星在江心叮当地碰撞。

  抑住声音,抑住心跳,当心前面……

  有时船鲁莽地窜入柳树丛,

  柳枝溅起的水点湿了一身,

  听,附近有水鸟扑扑飞向对岸……

  东阳江,你用机警大胆的乳汁

  哺养了我的童年;

  你启发了我去探索更宽阔的天地,

  我穿着你的水珠浸湿过的

  你的沙砾灌满过的

  草鞋,未长大就踏上流浪的途程……

  东阳江,如同它沿岸的乡人,

  如同在山间生长的野猪,

  长期地沉默沉默……

  而当被撩拨得难以忍受,

  它也会凶猛地爆发:

  它吼叫着,撕裂轰轰倒坍的堤岸,

  纵情地在野地上奔跑--

  村庄成了一座座孤岛,

  渡船从门口摇到对村的门口,

  乡人们脱去衣裳,大声喊叫,

  从浑水里打捞家具,

  有时拖上一只挣扎的小猪……

  娶亲的花轿歇在村口,

  新娘子在轿内打瞌睡……

  那时节,渡口的犬吠在黑夜惊扰,

  星星点点的灯笼在岸上游移,

  偷鱼的船悄悄擦过水面,

  逃壮丁的青年急急泅过水面,

  也有无法生存的寡妇,

  在这里埋葬了青春……

  水退时,从上锈的铁环,

  辨认出系缆的渡口;

  从满挂着污泥的树杆,

  寻找着旧日田亩的痕迹。

  搬开抛散的木桥的残骸,

  乡人们把木犁插入泥中,

  咬住嘴唇重新顽强地生活,

  只在筋疲力竭的夜,

  闻到浆腥味时才发出痛楚的叹息。

  为了争夺涨水后的土地,

  两岸的乡人在岸边渐渐聚集,

  江面映出了竹叶枪的红缨……

  东阳江,南方丘陵中的江啊,

  你教我像你一样去爱人类,爱阳光和云霞,

  你教我像你一样去忍受和沉默,

  爆发和反抗,发出像你一样粗犷的吼声。

  从家乡来的人谈起你现在的面貌时,

  我多么想来看看你手臂一样的

  新建的堤坝,眼睛一样明亮的孔桥;

  看看成群的打鱼的童年的伙伴,

  成堆的织网的弟媳和嫂嫂。

  东阳江,你的小伙伴如今又高又大,

  当我一天回来,一定使你惊奇地赞叹。

  那时,我将掬起你的水,

  濯洗我远归的风尘,

  我的响朗的歌声将在你水波上飘荡……

  1956.12.16

  (原发表于北大《红楼》1957年二期,1995年2月3日

  重新发表于《太原日报》副刊《双塔》)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