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温凉玉圭

百科

泰山温凉玉圭是乾隆皇帝为恭贺其母孝圣宪皇太后寿辰,于1771年(乾隆三十六年)东巡泰山时御赐岱庙的。为泰山镇山三宝之一。

  • 中文名称 乾隆温凉玉圭
  • 颜色 色白微青
  • 采自 新疆和田
  • 类别 礼器
  • 全长 92.2厘米

玉圭由来

供里推末束  玉圭是礼器中的一种,《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青圭礼东方"。

  圭,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礼器之一,被人们视为权力的象征。上古时推甲斯解类商还除织考期,大臣常手持圭"朝觐礼来自见"来显示自己的身份。圭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工具石铲和石斧,因此今天考古学界将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许多玉铲及方首长条形玉器都定名为圭。真正标准的尖首形圭始见于商代而盛行于春秋战国。战国以后圭在社会上就不再流行,各代360百科帝王在遵循古制、点缀朝廷的威措班盟何话仪时曾制造过,但绝大德实核鸡调多数没有流传下来。

泰山玉圭

  泰山乾隆温凉养防龙玉圭,色白微青,采自新疆和田

泰山之宝--乾隆温凉玉圭(泰山岱庙藏)

  形体十分巨大,全长92.2厘后交米,上宽29.5厘米,下宽21.7厘米,分上下两段,重 27.75公斤。玉圭上半截浮雕有"日月星辰"和"海水江崖"纹饰;口素准错编张陆讲细没响下半截阴刻双行四业贵构指世括掌依测还径字楷书--"乾隆年制"。

  泰山温凉玉圭是乾隆皇帝为恭贺其母孝圣宪皇太后寿辰,于1771年(乾隆三十六年)东巡泰山时御赐岱相表华毛精盟玉室终庙的。

玉圭灵气

  泰山乾隆玉圭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是温凉两种玉的组合。

  整只玉圭用手摸轻置罗行语举说列上去,上半截玉略低于体温,手感清凉,而下半截玉则截片尔操周然相反,手感温和,也就是说,如果用双手握住玉圭的两头,两只手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一头冰凉,另一头温暖。由于这种"半暖半寒"的神奇效果,这件玉器就有了"温凉玉圭"的美封钟击感被宽初术空管材称。

乾隆温凉玉圭(泰山岱庙藏)

  这块玉圭之所以有着温度不同的神奇现象,是因为这块玉材的密度不同所致:上半截为硬玉,密度高,导致其不易吸收周围的温度,卫殖利光若证伯所以摸起来总是凉爽的;记王树各括听具怕阶块成而下半截则不同,材质为璞玉银强西班呀,密度相对较低,较易吸收四周的温度,也就导致了下半截手感温热。密度高的硬玉与密度低的璞玉融为一体,就造就了这块温凉玉圭的特质。

镇山之宝

三宝之一

  泰山乾隆"温凉玉雕花圭"、"沉香狮子"和"黄地兰花瓷葫芦"是乾隆二十七年、三十六年朝拜泰山时的供品,并称泰山"镇山三宝"。温凉玉圭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御赐岱庙,泰山镇山三宝之一。

  乾隆帝以青玉为圭礼奉泰山,是严格遵循传统礼制进行的。

诗赞

  青圭三尺兼温凉,

  座上沉香兽一双。

  待到翠华南幸日,

  道人手拓碧云窗。

  清代王以敏这首诗中的"青圭",指的就是乾隆皇帝御赐岱庙的温凉玉圭,一件富有特质的玉器。

乾隆温凉玉圭现状(泰山岱庙藏)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