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格局
古代的茶楼大多数采取小巧玲珑的建筑风格,多为两层或三层的小楼,以绿竹或青瓦为材料,透着几分古朴的韵味。茶楼的二楼或三楼主要是用来供客人饮茶聊天,且能一览前后百姓繁华景象,塑造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登高远眺”的体验。在楼内可以看到布局严谨、良序排列的桌椅和装饰雅致的长凳。
2、茶点品味
茶楼是以供应茶点为主的,而茶点则会随时令、水气、土质等变化而变化,以适应不同客人的口味。古代的茶楼所供茶点要比现在的品种少,但也非常讲究。茶点上有着裹堆、卷子、千层等诸多品种,还有精美的菜果,营养丰富。茶楼也是文人雅士、名流群集之地,有时会有客人携带自己煮的茶和茶点前来光顾。
3、音乐表演
古代的茶楼还常常在晚上举办各种文艺表演,比如说乐曲演奏、评剧、杂技等等。茶楼中的表演艺术风格各异,能够迎合不同的客人兴趣爱好,提供一种娱乐休闲的感受。而茶楼中的乐曲表演则以古典曲目为主,如清代的“秦淮丝竹”、明代的“富春山居图”等脍炙人口。
4、社交场所
在古代的茶楼中,除了品茶赏花,饮酒赏月外,还是一个重要的社交场所。茶楼是商人贵族交流的场所,也是文人雅士的交际中心。在茶楼中人们可以结识各界人士,交流信息,传递文化,甚至还会有一些经济上的交流与公共议题的讨论。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