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煮茶历史悠久
古代煮茶始于唐代,以煮龙团茶最有名。龙团即乌龙茶,是一种发酵程度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半发酵茶。唐代煮茶更多是为了追求茶的口感,而不是为了茶的功效。古代煮茶的方式也和现代不同,一般是将茶叶放入一个大碗或瓷壶中,用开水冲泡,再放置一会儿,让茶叶充分展开,饮用时再用漏勺过滤。
2、宋代茶艺发展
宋代茶艺的发展,使煮茶的方式更加精细。当时,人们开始追求茶的香味,将茶叶放到茶具中进行烤制,烘制出不同的香气,比如炭香、果香等。同时,人们也开始关注茶的煮水,宋代茶人陆羽将煮茶的水分为凉开水、温开水、热开水三种,不同茶叶应该使用不同的水温,以达到最佳的口感和香气。此时,煮茶的工具也更加讲究,出现了大大小小的茶具,如茶碗、茶盅、茶罐、茶船、茶洗等等。
3、明清时期煮茶的创新
明清时期,煮茶的方式进一步创新。明代煮茶的方式更加注重茶的色、香、味的均衡,以及注重身份地位的体现,将煮茶变成一种雅致的文化活动。清朝时,出现了推泡法煮茶,即将茶叶放入小茶杯中,不断往里面添加热水,达到多泡多香的效果。清代还出现了茶道,将煮茶变成了一种仪式感和文化形式。
4、古代煮茶茶叶讲究
古代人们除了注重煮茶的过程外,也很注重茶叶的选择。宋代农学家李时中说:“茶性如人,德配仿佛则馨;德不配染名空,臭败终以为羞。”即认为茶的品质和人的品质相似,只有优秀的茶叶才能煮出好茶。古人还有“十二品”茶的分类法,即根据十二种不同的品质来分类茶叶。宋代孙觉等人还著有《茶經》,对煮茶的方法和茶叶的选择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