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茶耐泡有的不耐泡?
泡茶是一项很受欢迎的生活习惯。不同品种的茶叶,不同的制作工艺,其耐泡性是不同的。有的茶耐泡数次,泡出的茶水依然清澈有味,而有些茶只能泡一次,泡出来的茶水就黯淡无味了。那么,这种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呢?
1、产地和制作方法
茶叶的产地和加工方法是影响茶的耐泡性的首要因素。一般来说,生长在海拔高的地方,气候寒冷的茶叶更耐泡。也就是说,高山茶比平原茶更容易泡出好喝的茶汤。同时,茶叶的制作方法也会影响茶的耐泡性。粗制的茶叶,细碎的茶叶泡出来的茶汤味道不醇厚,耐泡性也不强。
2、茶叶的品种
不同品种的茶叶,其耐泡性也是不同的。例如乌龙茶、普洱茶等老茶树品种,经多次加工后不会丢失水分和茶氧化酶,因此耐泡性较强。而白茶、绿茶等特别是大叶种茶,由于其制作过程简单,且茶叶中茶氧化酶没有经过时间和高温的“消磨”,所以泡一两次后就会出现茶多苦涩的现象,耐泡性较差。
3、储存方法
茶叶的储存方法也会影响其耐泡性。如果茶叶保存不当,容易吸潮变质,就会失去一定的耐泡性。因此,选购茶叶时要注意选择符合规格的茶叶,并要储存得当,避免潮湿。如果需要保存时间比较长的茶叶,最好使用密封罐或者是保鲜袋等。
4、泡茶的方法
正确的泡茶方法也是影响茶的耐泡性的重要因素。常常有人用开水泡茶,这样茶叶中的一些酶类、香气物质等成分就被过度破坏,影响了茶叶的耐泡性。而用60~80摄氏度的水温制茶,可以避免大量的茶多酚被提取出来,使茶叶的耐泡性能力得到更好的保留,同时也更利于喝出茶叶的香气。正确的泡茶方法可以保证茶的耐泡性,在泡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尽情的品尝茶叶的滋味和茶香。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