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茶叶表面霜的由来
茶叶表面霜,顾名思义,指的是茶叶表面出现的白色细小晶体。其实这些小晶体并不是污渍,也不是霉菌,而是一种名为茶叶表面霜(Theaflavin)的油脂,可以理解为茶叶的香味物质,也是茶叶香气和味道的重要成分之一。
表面霜可以通过更好地保存茶叶,延长茶叶的保质期和存放时间,因此很多鉴赏家甚至认为霜越多的茶叶越好。
2、温度和湿度影响表面霜的形成
茶叶表面霜的形成与茶叶的生长环境有关,主要是受温度和湿度的影响。温暖潮湿的环境有利于茶叶表面霜的形成,相对寒冷干燥的环境则少有表面霜出现。
给茶叶提供合适的温湿度,可以使茶叶表面霜的形成更加充分,从而增加茶叶香气和味道的浓郁度。
3、采摘和发酵也会对霜产生影响
茶叶的采摘时间和采摘部位也会影响表面霜的形成。在采摘时,嫩芽上面的茶汁在嫩芽的茶叶表面凝聚,形成茶叶表面霜。如果采摘不及时,茶叶会继续长,茶汁会逐渐吸收到茶叶组织内部,表面霜也会减少。
此外,经常被提到的黑茶、普洱茶等特殊的茶叶种类,正是因为采摘时的特殊处理方法,以及特殊的微生物发酵,才能使得这些茶叶表面霜更为浓郁。
4、冲泡方式对霜的影响
在冲泡茶叶时,使用不同的冲泡方式也会影响表面霜的形成。热水浸泡、冲泡茶叶过久、泡出的茶汁过多等都会造成表面霜的消失或减少。适当的冲泡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茶叶的表面霜。
此外,长时间泡水会使茶叶中的香气和味道逐渐丧失,因此在想要充分体验茶叶的香气和味道的同时,不要过量饮茶。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