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茶为什么浑浊
每到春季,茶农们都会采摘嫩叶,制成新茶。但新茶常常会表现出浑浊的特点,容易让人产生疑惑。这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1、毛茶含水率高
新茶的含水率较高,约为70%左右,而绝大部分的茶叶中水分含量都在5%左右。这样高含水率的茶叶,容易导致茶叶表面的蜡质破裂,叶片表面就会出现小小的气泡。这些气泡聚集,导致茶汤呈现出浑浊状态。
此外,下雨天气会加剧这一情况。新茶采摘后外表会附着许多雨滴,这些水滴很快变成茶叶表面的水珠,在制茶的过程中,因为蚕食、揉捻、杀青等过程的加工压力,导致表面水滴碎裂,进而形成茶汤浑浊的情况。
2、浸泡时间过长
新茶在制作过程中,新鲜叶子充满水分,叶面的绒毛及有机物含量较高,容易被水浸泡,使茶汤呈现浑浊状态。如果泡茶时间过长,茶叶中的有机物质会被大量溶出,导致茶汤颜色更浑浊。
3、保质期短
由于新茶含水率高,容易发霉、又不能贮藏,保质期较短,如果要长期保存,就必须使水分蒸发完全,才能保存新茶的新鲜口感。
4、采收时间
新茶采摘时间越早,所含嫩芽越多,茶酚和咖啡因含量低,口感清淡,内在透亮;采摘在普通叶之前,则茶叶霉变发酵程度低,茶叶组织相对完整,茶汤则相对清澈。但如果过早采摘,则嫩芽中的茶黄素和儿茶素等物质含量会相对较多,这会导致茶汤色泽较浑浊,品尝口感发涩,对于一些茶叶而言,更易摸底。
结论
新茶浑浊并不是一个负面因素,反而是新鲜茶香点亮的前奏,因此我们应该选择好的茶叶,熟练掌握泡茶方法,享受到浑浊茶汤带来的美味滋味。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