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紫砂泥的烧制过程
紫砂泥是一种特殊的粘土,经过多年沉淀后形成。在烧制过程中,紫砂泥经历了干燥、脱水、氧化、还原、热反应等多个阶段。其中,脱水和热反应是导致紫砂泥炸裂的原因。
首先,在烧制初期,泥内的水份开始挥发。这个过程中水份的蒸发会产生压力,泥坯内部的温度也开始上升。当泥坯内部的温度超过200℃时,泥内的结晶水就开始蒸发,同时泥坯内部的压力也因为大量蒸发而增加。
接下来,当泥温度达到600℃时,内部的结晶水全部蒸发并排出,泥坯内部空间由于蒸汽的膨胀产生了更大的压力,而外部的瓷土已经开始变硬,不能再承受更大的压力,泥坯逐渐变得分解和膨胀,如果泥面积过大或者烧制温度过高,就会导致泥炸裂。
2、泥的质量问题
紫砂泥并不是所有粘土都可以作为原材料,需要经过深入观测和筛选之后才能确定其有效性和标准质量。因此泥的来源问题就备受关注。泥中如果含有不同的杂质,比如石灰或石英、水分含量不足或者过多等等,都会导致烧制失败而引起泥炸裂。
同时,泥的外形和色泽也是判断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泥内含的有金属或者其他不同的矿物质,就可能在烧制过程中产生化学反应引起爆炸。
3、温度的控制问题
烧紫砂壶所需的温度非常高,一般的烧制温度在1160摄氏度左右。控制炉温的温度非常重要,温度升高过快或者降温过快都容易引起泥的炸裂。
在烧制过程中,需要控制火候和炉温,使泥坯逐渐升温并达到预定温度。如果用火力过大或者时间过短加速烧制,泥内部的压力过高、以及泥的烧结不均匀就容易导致泥炸裂。
4、手工操作上的不当
从揉泥开始准备到完成一件紫砂壶的过程,需要仔细操作,每个步骤都必须精确地执行。如果在制作过程中粗心大意,比如揉泥时间过短、套模过紧或过松、整齐度不一等,都会使紫砂壶内部受到不同程度的拉伸和压缩,就容易引起裂纹或者炸裂现象。
同时,装修过程也是关键。夹胶、劈胎、斜拉等装修方法同样需要精确掌握。粘度不足的胶水或者过多的胶水都容易导致造成泥壶炸裂,在操作时必须非常小心。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