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茶叶的保存与陈化
白茶是一种不发酵或微发酵的茶类,因此容易受潮变质。但是,如果白茶经过正确的保存方法,就能够得到更好的口感和药效。通常情况下,将白茶储存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可以使茶叶内的水分慢慢地挥发出去,这样就可以达到陈化的目的。经过几年的储存,白茶的香气和口感都会逐渐变得更好,药效也会得到增强。
在茶叶储存和发酵的过程中,白茶的茶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强,在储存7年左右时,白茶的茶韵更加浓郁并且能够产生更好的药效,因此常有人将白茶称之为"七年药".
2、药效随时间的变化
白茶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儿茶素等活性成分,对人体有极好的保健作用。由于白茶只是微发酵或不发酵的茶类之一,中药实验表明,其成分的药效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不断变化。通过多年的储存,白茶中的半发酵物质和未发酵物质不断被降解转化,活性成分逐渐释放,从而产生了更多的药效。
在七年的储存过程中,白茶中的多酚类、氨基酸类、儿茶素类、茶黄素等成分都逐渐分解,同时释放大量的茶氨酸、茶多酚、儿茶素等物质,这些物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预防癌症、抗氧化等作用,同时对人体内部的毒素也有排毒作用,更能有效帮助消化、清火、养生。
3、氧化反应的影响
白茶中富含氧化酶,因此在储存和制作过程中,容易被暴露在空气中。随着时间推移,白茶内的氧化酶会逐渐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导致茶叶的颜色逐渐加深,有时呈淡黄色至红褐色。经过一段时间的陈化,白茶的苦涩味道大大降低,茶水也变得更加清淡,口感更加柔顺顺畅。
同时,这种氧化反应还会使得白茶中大量的芽叶鞣质和多酚等成分发生结合,从而产生了类似于红茶的茶味,也使得其药效更加凸显。
4、制作工艺和原料的影响
白茶的药效和口感受制作工艺和原料的影响。在白茶的制作过程中,采茶时间、加工温度、杀菁时间及陈化时间等都会影响最终茶叶的质量。选用生态环保的原料,可以使得白茶更加健康、纯正,并且在储存过程中容易陈化。
此外,白茶越是储存时间越长,茶汁就越浓,就越需要用开水进行冲泡。因为这样可以更好地将茶的香气和茶味释放出来,让茶水的营养物质被充分吸收。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