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统茶叶的背景
散茶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在此之前,茶叶通常是以压缩的方式保存和运输,压缩后的茶叶形状类似于蛋糕,叫做茶饼。茶饼保存时间长,但需要用刀把茶饼刮下一定量的茶叶,也不方便进行调配和沏茶,而且花费精力和时间。
随着唐宋时期茶文化的发展,中国茶叶的种类及其学问也越来越丰富,茶叶的制作方法经过不断改进,在宋时期,从茶压缩到茶叶烘干,使茶叶质量更稳定,但茶饼仍然不利于调配和沏茶,所以茶叶铺开始销售散装茶叶。这样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需求购买不同种类和品质的茶叶。此后,散茶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使用。
2、茶叶贸易的发展
随着茶叶贸易的发展和茶叶消费的增加,茶叶产地生产的茶叶被大量销售。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茶商们将茶叶分别揉成团,为茶叶“造型”,以便于运输和贮存,并且这样更加方便消费者。这种方法只需要手工揉捻即可达到所需的“造型”效果。这种技术减少了茶饼的生产,为散装茶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此时,龙井茶、碧螺春等有名的茶叶品种已经形成,并开始在茶叶贸易市场上出现,由此散茶的生产和销售量也多年快速增长。
3、现代茶叶市场的形成
20世纪30年代,随着茶叶市场的大规模发展和现代化流程的引进,散茶的生产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茶叶的消费价格也出现了较大变化,贵族饮茶的传统被打破,茶叶的消费群体更加多样化,普遍化消费市场形成了。化学肥料的引入和茶叶浸润法的改进使散茶更加易于制作和贮存,成为了更为常见的茶叶形式。
4、机器化生产的推广
随着科技和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茶叶行业开始向机械化和自动化方向不断发展,使茶叶的生产成本大幅下降、茶叶的可获得性和可消费性也大幅度提升,茶叶消费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茶叶的品种、品质也越来越多样化,至今,中国是茶叶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茶叶生产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和发展。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