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茶是什么形式
茶在唐朝时期已经广为传播,并形成了一定的茶文化。那么,在唐朝时期,茶是以怎样的形式存在的呢?
1、 茶的形态和品种
唐朝的茶以砖茶和膏茶为主,其中以砖茶最为普及。砖茶是指将茶叶压缩成方状或矩形,以便于储藏和运输。膏茶则是将茶叶研成粉末,用水冲泡后再加入盐、牛奶、黄油等其他调料搅拌而成。此外,唐代还有许多不同品种的茶叶流传,其中以“马茶”最为著名,据说采自高山的茶叶造价昂贵,饮用者属于达官贵族。
2、 饮茶方式
唐代人喜欢用青瓷的茶具,茶壶则以青铜制作。同时,茶具也非常考究,茶杯的大小、厚度、形状、装饰都有所讲究。茶道在唐代已经很成熟,泡茶已经成为人们休闲消遣的一种方式。喝茶的仪式也非常讲究,先要给客人沏茶,再行眼礼、双手奉茶、客人接茶,双手接茶后品尝,最后与主人敬茶为礼。
3、 对茶的崇拜
唐代文人墨客喜欢在诗词文章中歌颂喝茶,相传唐代著名诗人陆羽就是一位茶文化先驱。茶不仅成为文人雅士的生活方式,也渗透到政治生活中,唐代后期宰相张九龄便以品茶见长,他和唐太宗李世民颇有交情,也是茶文化的崇尚者。
4、 茶与商业
唐代茶叶在商业上也有很大的作用。唐朝时期,茶叶主要产自川、滇、湖南等地,茶叶的大量贸易使其成为了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同时,为了满足更多人的需求,唐朝通过开凿运河、改善交通等方式,把茶叶运至各地。这使得茶叶的普及度得到极大的提高,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交流和变迁。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