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茶文化在唐朝的地位
唐朝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茶文化浸透到了唐朝社会的方方面面,被人们所喜爱和推崇。在唐朝,有“三茶六饮”的说法,也就是早、晚、食前、食后、宴席、应酬等六种不同场合喝三种不同茶。但唐代人喝茶时,也喜欢在茶中加入一些调料来调味,并达到一些其他的功效。
2、唐朝的调料及功效
唐代人在茶中加入调料,主要是为了增加茶的口感和调节身体。常用的调料有:茱萸,能收敛止汗;陈皮,有利气化湿、健脾开胃的作用;甘草,可以改善茶的口感;桂皮,能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强体力;茴香,能促进消化和预防胀气;花椒,能促进食欲和便秘;没药,能健胃、止痛、防止传染病等。这些调料加入茶中,既增加了茶的品味,也有辅助治病的效果。
3、唐朝的茶饮制作方法
唐代茶饮的制作方法也十分独特。在《草木子》一书中,就有“煎茶法曰:煎水百度,及茶三两,用徐手掌搅之,令升而下,三煎已后,毫不混浊,则成矣。”的方法。也就是将水煮沸后,将茶叶放入,用手掌搅拌,在三次沉淀后,茶水清澈,即可享用了。在加入调料时,唐代人一般是将调料捣碎,然后放入茶中一起煮沸。
4、唐代流行的茶饮
在唐代,有许多茶饮备受欢迎。如“八仙过海”指的是一种八种药材煮成的茶,具有保健之功效;“团茶”是将茶叶搓成团状,然后放入茶壶中煮沸;“麦冬茶”则是将茶叶和麦冬同煮,同时加入甘草和陈皮调味;“冰糖绿茶”是将绿茶冲泡后,加入冰糖和桔子皮调味。这些茶饮具有不同的口感和功效,流传至今。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