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关沱茶的历史渊源
下关沱茶,即四川省南充市下关区出产的沱茶,其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唐代。
唐代玄宗时期,南充作为唐朝烽烟区域的重要一环,因其地势险要,置有安置兵马的要塞。当时,为了给士兵提供保命的饮品,在当地采摘野生茶叶并烘干晒制后泡食,形成了最原始的“南充茶”。
在宋代,南充茶进入繁荣时期。当时,南充茶以明前茶和雨前茶为主,产量逐年上升。到了明嘉靖年间,南充再创茶叶历史之最,成为盐亭府(现南充市南部)出口茶叶的主要产地。此时,南充茶不仅远销四九省,还是朝鲜、日本、印度等国重要的进口茶叶。
下关沱茶的外形特点
下关沱茶的外形呈现沱状,是一种紧压茶。由于在制作过程中压缩较紧,因此形状呈现紧实宽厚,长宽略呈扁圆形。沱压成团,中央略凹,现代压制多为357克、500克、1000克。其外部的茶叶色泽乌黑,叶面较紧密,具有良好的光泽感。外形端庄规矩,叶底饱满整齐,芽叶分明,内部叶质优良。
下关沱茶的品质特点
下关沱茶茶汤醇厚,滋味鲜爽,甘泽回甜,入口尤其柔顺,极具可口性。外形固然重要,但品质才是衡量茶叶的决定性因素。下关沱茶气味香高,显露出独特的中草药香和陈年陈化香。茶叶滋味柔和而醇厚,有着丰富的润滑感,带有典型的养生草药效果,如麦冬、黄芪、党参等,既能养生而又充分展现出下关茶的丰富性格。
下关沱茶的保存方式
保存应避免接触空气,防潮防异味。在长期存放的情况下,应放置于干燥通风、温度适宜的环境下。若想更好保存茶叶,应在初始购买后将茶沱分拆开来放置,随时准备和冲泡。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