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人用什么煮茶
古代人饮茶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古代时期,茶叶是在锅里煮的,最早的茶锅是铜锅。在唐代以前,是使用铜锅蒸制,以石墨为燃料,用铜制茶炉和茶壶,煮茶时,茶壶上方有茶筛,茶叶放在茶筛里,水煮沸后,将茶水从茶筛上流下,就能够享用到美味的茶汤了。
2、茶炊的出现
到了宋代,茶炊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煮茶的方法,茶炊是由铁制成的,可以通过旋转茶炊把茶叶烘干。使用茶炊烘干过的茶叶,非常适合煮茶。茶叶在茶炊上烘干后,茶炊会自动转动将茶叶弹药者,从而使茶叶变得饱满篮投。同时,茶炊也可以在煮茶时被使用,只需要在炊上注入适量的水,等水煮沸后,放入茶叶即可。
3、紫砂壶的使用
到了明清时期,紫砂壶被广泛用于煮茶,紫砂壶的出现极大提高了煮茶的品质。紫砂壶由紫砂粘土制成,因其耐高温、透气性好、不会变形以及较为保温等特点而受到了人们的青睐。紫砂壶可以完美地保留茶叶的味道,让人尝到饱满浓郁的茶汤。而紫砂壶的使用也很简单,只需要加入茶叶和适量的水,再倒入紫砂壶里,盖上盖子后等待一会儿,就会闻到阵阵香气了。
4、用陶碗品尝茶汤
在古代,很多人在家中使用陶瓷碗喝茶。陶碗比较粗糙,较为耐热,同时能够承受足够的压力,不易破坏。煮出的茶汤会倒入陶碗中,然后用勺子舀出来品尝。这样不仅能够保留茶汤的美味,全方位地品尝茶的品质,而且也能够在中国文化中体现出“勺粥文化”的特点。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