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烹茶的方法
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在此时期,烹茶也有着一套独特的方法。下面将从烹茶器具、茶叶选用、水质选用、火候把握几个方面对唐代烹茶方法进行阐述。
1、烹茶器具
唐代烹茶所用的器具主要是钵、杯、盖碗等。首先,将钵倒扣在地上,再将杯子嵌在钵口,倒扣在杯刚好在钵内,此时呈现出一个颇为稳定的倒扣效果;茶叶则置放于杯内,盖上盖碗,由茶道师傅将倒扣好的钵和杯提起,放在一个火盆上加热水,煮开后再续加热。
2、茶叶选用
唐代人们最喜欢的是质地疏松、香气浓郁的茶叶,如梅、腊、雪、云等新茶均指高级茶。同时,茶叶的选用也因应着四季之不同而不同。春、夏季宜用细嫩、轻香的新茶,而秋、冬季则可以选用更具韧性的老茶。
3、水质选用
唐代烹茶所用的水质很讲究,一般不用生水,而是选用开水。若是山泉水的话,则要经过纱布过滤。此外,水质的选择也因茶叶品种而异,对于某些茶叶,如龙井茶,也要煮沸之后才能冲泡。
4、火候把握
唐代烹茶火候把握十分严格。温火冲泡茶叶一般需三次。初冲沐浴茶叶,第二次开茶味,第三次入口醇香。如果火候不好,不仅茶味受损,就连杯子及烧杯的温度也会失调,整个烹茶的效果就会打折扣。
总之,唐代烹茶方法简单易学却深藏玄机,它不仅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哲学。唐代烹茶的方法和理念至今依然存在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