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白茶的历史起源是什么时候?

茶叶

白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1、南宋时期白茶首次被提出

白茶,又称“新茶”、“水仙茶”,是指未经揉捻、微发酵,直接经过日晒或烘干等工艺制成的茶叶。在中国茶史上,白茶的起源时间不太明确,但据考证,南宋时期已经有人提出了白茶的概念,当时白茶是以福建福鼎地区的白芽茶为代表。

白芽茶,是一种天然的、未经多次人工加工的野生茶,也是白茶的原型。古时称之为“白茶属凉茶”。福建地区又称之为“水仙芽”,绝大多数是分布在天竺山及白茶岭一带的野生茶树。因为没有任何的加工步骤,所以又被称为“生茶”或“原味茶”,直接晒制而成,所以也被称为“晒白茶”。

2、明代时期白茶成为一种独立的茶类

随着明代茶庄的形成和人们对茶叶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白茶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从一个最初的概念慢慢地发展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茶类,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到了明代中期,福建福鼎以外的其他地区,也陆续开始制作白茶,并进入商贸市场。

明代中期的《商周万物录》上记载:“福鼎、东山诸山出茶,三月间採新叶晒而为白茶,白如雪而甘苦可食,浮筝在水上,其茎叶皆败者。福晨西南之山户有权利糙茶,亦白如雪,而勇辣香特异,此取新芽晒干者是也。其余皆揉揉捻捻熟则成,稍稍发青、白、黄三种,以白最善,尝之如玉,而香俊逸,味较鲜美。”可见,当时的白茶早已不再只是生的白芽茶,而是逐渐完善的并具备了自身的特点。

3、清代时期白茶开始大规模生产

清代时期,福建的白茶生产已经逐渐趋于成熟,白茶的种类和产量也迅速增长。其中以白牡丹、寿眉、白毫银针等为代表的白茶种类,更是在市场上风靡一时,成为当时贵族和上流社会的时尚饮品。

同时,白茶的生产工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级和完善,不论是选茶、揉捻还是干燥,都有了更加严格的制度和技术要求。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近代,现在的福建和江西地区,仍然是我国白茶产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4、现代白茶的加工工艺完善

如今,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茶文化的复兴,白茶逐渐成为了消费者喜爱的茶类之一。在现代,以福建为代表的白茶产地,白茶的生产工艺已经逐渐升级和完善。例如,选茶时要求选择茶叶鲜嫩而匀称的新芽;制茶时要求精细,即将芽头剪除,保留嫩叶;发酵时要求保持原汁原味,不添加任何香料等。

现代白茶的生产工艺,不仅完善了传统制作工艺,而且还借鉴了其他茶类的加工技术,制出了更为优良、品质更加稳定的白茶。这一切,都为白茶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