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原生态受损
过度放牧和草原开发等问题,使得草原生态遭到严重破坏,草原固碳能力逐年减弱,导致牦牛等畜禽饲料质量不断下降,难以保证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同时,草原上蕴含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其采掘和开发受制于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等因素,畜牧业成为草原地区的主导经济产业,牧民的财富集聚速度加快,但其依赖性却也逐年加深。
2、城镇化加速,人口流失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部分牧民选择离开家园到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同时,城镇的红利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草原,这导致原本居住在散居的牧民逐渐聚集到村庄,形成了另一种模式的生活,劳动方式与文化习俗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在村庄聚居化的人群中,疾病传播、环境污染、社会福利等问题变得尤其突出,维护健康和保障生存的负担显得更加沉重。
3、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观念变化
在目前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形势下,牧民生活水平也在提高,同时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在面对市场供求变化的时候,牧民不得不用钱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花销逐步加大,这导致一些牧民过于奢侈、盲目消费、节制消费意识不强,使得“富贵病”短时间内快速流行。
4、医疗保障不完善,就诊需要奔波
作为边疆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医疗保障不完善是一个重要原因。很多病情需要到城市医院就诊,而就诊过程中也会面临人际交流、交通出行、医保支付、住宿等方面的困难,加之多数牧民文化程度不高,看病难、看不好、治不愈等问题难以有效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牧民只能借助网络和知识的力量自我治疗、自我调节,或是等待病情发展到不可承受的地步再进行治疗。这样,本已贫困、疾病缠身的牧民处境更加艰难。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