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资源
在明代时期,水资源是制茶的重要因素之一。明代时期,因为水资源分布不均,且经常会发生旱灾、水灾,所以制茶时要选择优质的水资源。一般来说,选用的水源必须为自然山泉,潺潺流水,河水、井水均不可使用。同时还要注重水的硬度,要求水质软,ph值在6.5-7.5之间,才能保证茶汤的香醇。明代的一些地方会自行将水泉引入山中,并起名为“泉头”,专门用于制茶使用。
2、水的处理方法
在明代时期,制茶师傅们会对原始水进行多种处理方法,以便能够制造出一种更加适合制茶的水。具体的处理过程包括沉淀、过滤、熬煮等等。在沉淀处理时,会选择超过2个月以上的积水,并将其混合拌匀后进行倒置,让水中的杂质沉淀到底部。在过滤处理时,会使用石灰或木炭等物质过滤,以去除水中的杂质,同时也能使水变得更加软化。在熬煮处理时,会使用梅花木或者松木等木材进行煮沸,以便去除水中的异味和杂志,进一步提升水质。
3、茶器的选择
在明代时期,制茶的过程中,茶器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明代时期最常用的茶器包括瓷壶、铜壶和紫砂壶等等。其中,瓷壶和铜壶存在一些缺陷,比如瓷壶会使茶汤留渣,而铜壶会使茶汤含有金属物质。因此,制茶师傅们更喜爱使用紫砂壶,因为它材质独特,制作历程漫长,所制成的茶器具有极佳的漏煮醇和难以破损的特点,能够产生出一种独特的气质与品位。
4、茶叶的粉碎方式
在明代时期,茶叶粉碎的方式非常讲究。茶叶的粉碎必须要均匀,碾压次数也需要严格控制。制茶师傅们在粉碎的过程中,会选择高速旋转和倾斜转动两种方式,既能保持茶叶的营养成分,又能使茶末质地更加细腻。在明代时期,生活水平较低,大众普遍不负担得起研磨茶末的硬件设备,所以茶叶的粉碎通常是由专业的粉厂工人处理而成。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