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茶被称为“荼”“茗”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最早的茶的名字为“荼”,指的是从茶树上采摘下来尚未加工的嫩芽,也叫“茶芽”、“茶尖”。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烹制、饮用茶叶,这种具有醒脑提神功效的新饮料逐渐流传开来,人们在称茶时开始使用“茗”这个名字。
“茗”指的是新鲜的茶叶,有些地方称之为“茶芽”,也有些地方称之为“茶鲜”。
2、茶被称为“茶”的由来
在汉朝前,茶叶被称为“荈”,到了汉朝后期,茶叶开始被称为“茶”。据传,这个称呼的来源与茶的品种有关,古时候有一种茶叶名叫“亚茶”,当时民间将其简称为“茶”,后来这个称呼就逐渐普及开来。
3、茶被称为“舌液”
在唐代,茶叶的味道被称为“茶舌”或者“舌液”,是因为当时的茶叶采摘、储存、烘焙工艺不如现代那么先进,茶中的碱性成分很高,饮用后会刺激舌头产生涩感。唐代的诗人陆羽曾写道:“舌头不能受苦,所以喝茶要佐以糖”,这也是唐代开封茶文化的特色之一。
4、茶被称为“香毫”“茶金”
在元代,人们开始开展马币经济,而茶叶成为蒙古人喜欢的货品之一,茶叶因此也被称为“茶金”。
此外,在元代的小说《格萨尔王》中,茶叶被称为“香毫”,这里的“毫”指的是茶尖,表达了对茶叶精髓的赞美之情。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