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叫喝茶叫什么 古代称饮茶为何?

茶叶

1、茶的起源与发展

茶,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特色饮品,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37年的西周时期。当时,中国的一位神农氏发明了茶树,茶的应用也随之开始。到了唐朝时期,茶叶的种类就有了很大的发展,茶的制作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在这段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古人的茶文化早已达到了高峰,人们对喝茶的方式、茶具的挑选都有了一些独特的认知,这其中也就包括了古人叫喝茶的称呼。

2、古人将喝茶称作“品茶”

古人将喝茶称作“品茶”,这个词汇出现的时期比较早,主要用来形容对茶叶的口感、香气、颜色的鉴别。品茶主要是以观赏的方式进行,需要通过外形、色泽、香气、滋味、叶底等标准来评判该茶的优劣,同时也可以通过品茶的方式认识和交流茶文化,结识志同道合的茶友。可以说,品茶成为了古人社交和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3、古人称呼喝茶为“食茶”

古时候庶民普遍喝绿茶,而在饮用方式上,茶叶不是直接冲泡而是“食用”,又称“嚼茶”或“食茶”。茶叶经过烘制后,泡开后还能保持其完整的形状,所以在饮用时,古人会将茶叶放在口中,渐渐流出茶汁,过程中还会有一种“啃嚼”的感觉,形似进食,因此被称为“食茶”。

由于茶叶在外形和饮用方式上与食物极为相似,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茶叶便被视为一种食物而不是饮料。食茶的独特饮用方式,也为茶叶文化中留下了浓厚的历史痕迹。

4、古人将泡茶称作“煮茶”

相较于品茶和食茶两种饮茶方式,泡茶作为最为常见的饮茶方式之一,是从唐代开始逐渐普及的。泡茶的饮用方式与现如今的饮用方式极为相似,只不过在泡茶的过程中,古人将喝茶的行为称作“煮茶”。

煮茶也并非像煮汤那样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煮沸过程,而是将沸水泼在茶叶上,然后倒掉泡茶水,最后再用沸水将茶叶冲洗干净。在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还会将“五颜六色”的茶叶揉成球体,然后让其在沸水中“跳舞”,以达到装饰的效果,这些都是煮茶的一些特殊形式。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