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湖翠竹的历史渊源
太湖翠竹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源于明代,是一种名贵的绿茶。据传说,当年游历太湖的明朝大文学家冯梦龙感叹太湖山水秀美,就在清和元年选了一块形状奇特的芽叶种,返回家中种植,不久发现长成了不一样的翠竹,居然夏天不枯萎,秋冬不凋零,又遇上好天气采制了一批做成茶叶,尝之口感鲜爽,传为佳话,后来这种茶就被称为太湖翠竹。
太湖翠竹在清朝时期备受推崇,乾隆皇帝曾多次加赏,后来更是成为了宫廷专供茶。清朝末年,太湖翠竹因为采摘工艺复杂,难以大规模生产,逐渐失去市场,直到1955年,苏州太湖之滨的张家港市种植技艺再度传承,太湖翠竹才重获新生。
2、太湖翠竹的外形特征
太湖翠竹是一种绿茶,其外形特征比较明显,茶叶细长挺直,呈现出碧绿色调,如同太湖水绿色的竹叶。而且太湖翠竹的叶片长而厚,千头万绪,取茶的工序也比较复杂,茶叶的窄细曲折,茶叶中部有棕淡色细条,上部叶表粗糙,叶底无毫,茶汤清澈明亮,汤色淡黄而有光泽,香气清新高雅,带有淡淡的闻香。
3、太湖翠竹的制茶方法
太湖翠竹的制茶方法比较独特,总共有十多个工序,包括摘选、萎凋、揉捻、杀青、打粒、烘焙等工序,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杀青。杀青是用火将新绿茶叶加热,使其颜色不再变绿,同时使茶叶水份减少,避免过多的酶质分解而影响口感。之后再进行揉捻和烘焙等工序,最终成品太湖翠竹呈现出叶片细针似翠竹的造型,让人一看即能想到翠竹风光。
4、太湖翠竹的营养价值与饮用方法
太湖翠竹作为中国绿茶中的一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类、儿茶素等成分,具有提神醒脑、健胃消食等功效,同时也能清热解毒、降脂减肥、抗氧化等作用。太湖翠竹通常泡制的水温在85℃左右,取茶10克,泡一次两分钟,可重复冲泡3-5次,茶味依次为浓淡变化,最后淡至清甘。为了更好地体验,建议使用紫砂壶等陶瓷器皿,将茶汤直接倒入杯中饮用。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