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筒茶是我国什么的饮茶习俗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饮茶方式各异、千姿百态、别具风情。其中,竹筒茶是闽南地区的一种习俗,源于古代,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1、竹筒茶的制作方法
竹筒茶是以碧螺春或铁观音为主料,再加上一些药材、中药材、饼干等辅料,在竹筒内用火烤制而成。吸入筒口,甜润、芳香、湿润味道浓郁。竹筒茶所秉承的作法是“无沸腾,配丹砂,不添加任何杂物和添加剂,压力和温度等多种因素都是手动控制,并且竹筒密封环保,不会破坏环境,广泛流传于福建、台湾及海南等地方。
2、竹筒茶的历史起源
传说竹筒茶最早由唐朝茶圣陆羽在闽南推广,又称“五福竹筒茶”。南宋时期,文化大师朱熹亦曾居闽南,曾品尝过这种独特的茶饮。唐朝的《陆羽茶经》中就有 “用竹筒制茶法”, 可见它的年代之久远。
这种饮茶习俗的形成有几个原因,首先,水族家庭多技能生活,能够找到最短时间和最便宜的茶叶,其次,经济情况限制了人们采用烹饪法,筵席上用的锅炉,药料过多,茶汤颜色不好看。而竹筒茶直接利用开火加温,独特的方法保留了茶香、口感等原有的优势,被广泛接受。
3、竹筒茶的文化内涵
竹筒茶是闽南地区茶文化的代表,它的制作及利用过程中蕴含着多重的文化内涵。这项制作方法需要的是热情和精神,其间要经过磨杵取原料、灶火烟气、砍竹削丝、套几收水、打饼密封,和其他生活中的麻烦一样。然而灶火间的磨合,空气中的异香,是社交沟通的体现,这恰恰是独有的文化特征。此外,竹筒茶的制作、品饮也蕴含着福、德、财、寿、康五福的美好愿景。
4、竹筒茶的现代价值
现代人注重健康,喝茶成为了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而竹筒茶除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人体健康也有好处。经调查发现,竹筒茶中的咖啡碱、茶多酚等成分都可起到保健、防癌和抑制血压等功效。此外,制作竹筒茶是绿色的,不会产生垃圾,环境友好且可造福人类。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