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茶叶苦的成分
茶叶中的苦味主要来自于茶多酚类物质,尤其是儿茶素,这是茶叶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此外,儿茶素量的多少也决定了茶叶的苦涩程度,通常来说,春茶因含儿茶素较低而口感较浅,而秋茶则相反,具有苦涩口感。
茶多酚类物质不仅存在于新茶中,而且经过保存、贮存、晾晒等过程,其作用会逐渐增强,茶叶口感也会相应变苦变涩。
2、茶叶品种与苦涩程度的关系
不同品种的茶叶因其内在性质和制作工艺的差异,口感也有所区别,其中苦涩味的程度也会受到影响。
绿茶的苦味相对清淡,稍带甘韵;白茶苦涩程度略高,口感较为复杂,有花香及果香等;黑茶苦涩浓烈,有发酵陈化的特殊香气。此外,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类,其口感较滑润,有苦中带甘的特点。
3、水温与冲泡时间的影响
茶叶冲泡时的水温和冲泡时间也会对口感产生影响。
若水温过高或冲泡时间过长,茶多酚的成分和苦涩味会被充分释放,茶汤口感会变得苦涩,并对身体产生刺激作用。相反,若水温过低、冲泡时间过短,则茶叶口感较淡。因此,正确的冲泡方式与时间可以帮助消减茶叶的苦涩味。
4、茶叶收获时间的影响
茶园的高低海拔、气候、季节等都会对茶叶品质产生影响。比如,茶叶采摘时间的不同,茶叶内在成分也会有所差异,影响茶叶的苦涩味程度。
以绿茶为例,春茶短暂生长期内所含酚类等化学物质较低,口感偏清淡;而夏、秋两季的茶叶则更易产生苦涩的口感。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