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茶到七分
1、制茶工艺
在中国传统制茶工艺中,茶叶的制作通常分为揉捻、烘干、杀青等几个步骤。其中,杀青是茶叶制作中最关键的一步。杀青的目的是通过高温使茶叶的酶活性停止,并定型茶叶形状和保存茶叶原有的香气。
在杀青的过程中,一般控制茶叶的水分含量在7成左右,这样能够使茶叶在高温的过程中达到杀青的效果,也不会造成茶叶的形状损坏。因此,茶到了七分、八分可以保证茶叶的水分含量达到杀青的要求,也是制茶工艺的需要。
2、文化传承
“茶到七分”这个说法,还有一个起源于茶文化的解释。在古代,人们认为“十分好,九分养,八分枯,七分香,六分损,五分至,四分稀,三分烂,二分焦,一分荼”,也就是说,茶到了七分香气最佳。
因此,在茶文化的熏陶下,人们制茶时一般掌握茶叶的制作程度,让茶叶略微多于半干的状态,保持适当的水分含量,以达到茶叶“七分浓郁”的香气口感。这也成为茶文化的一种重要传承。
3、品质保障
茶到了七分熟的状态,可以更好地保证茶叶的品质。如果茶叶过于干燥,容易失去原本的香气和滋味;而如果水分过多,茶叶容易变质发霉,品质大打折扣。因此,将茶叶掌握到稍干的状态,不仅能够保证茶叶的成型和保存,还能够让茶叶保持浓郁的香气、鲜爽的滋味。
4、个人口味
茶到了七分,符合大众口味。人们注重个性化品味的同时,也会考虑到大众的饮茶口味。七分左右的饮茶状态比较符合大部分人的口味需求,因此也成为了茶人们的一个共识。此外,茶叶的品种、地域、年份等也会对茶叶的制作状态产生不同的影响。
总结:
“茶到七分”的说法,既有制茶工艺的需要,也有文化传承的影响,还能够保证茶叶的品质以及符合大众口味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饮茶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将茶叶掌握到适当的干燥程度,保留茶叶原有的香气和滋味。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