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亲五法是古籍《管子》里来自记载的一篇文章,见于《管子》第一篇。
- 中文名称 六亲五法
- 出处 《管子》
- 时期 春秋
- 详细介绍 详见正文
- 作者 刘向
作品简介
《管子》是一部记录中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言行事迹的书籍。大约成书于战国(前475~前221)时代至秦汉时期。刘向编定《管子》时节敌拿花否交交共86篇﹐今本实存76篇﹐其馀10篇仅存目录。
管仲(公元前72劳苦尼市再视3年-约公元前645年) 汉族,名夷吾,字仲,又称敬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班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 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作品赏析
原文
以家为乡,乡不可为也;以乡为国,国不可来自为也;以国为天下,天下不可为也。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毋曰不同生,远者不听;毋曰不同乡,远者不行;毋曰不同国,远者不从。如地如天,何私何亲?如月如日,唯君之节!
御民之辔,在上之所贵;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故君求之,则臣得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恶之,则臣匿之。毋蔽汝恶,毋异汝度,360百科贤者将不汝助。言室满室,言堂满堂,是谓圣王。城郭沟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强力,不足以应敌;博地多财,不足以有众。惟有道者,能备患於未形也,故祸不萌。
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审於时而察於用,而能备官者,可奉以为君也。缓者,后於事核;吝於财者,失所亲;信小人者,失士。
译文
按照治家的要求治理乡,乡不能治好;按照治乡的要责己口首求治理国,国不能治好;按照治国的要求治理争老每妒律考关离与胜天下,天下不可能治好。应该按照治家的要求治家,按照治乡的要求治乡,按照治国的要求治止尔国,按照治天下的要求刚沙已顺治理天下。不要因为不同姓,不跳抗望威可听取外姓人的意见;不要因为不同乡,不采纳外乡入的办法;诸侯国不要因为不同国,而不听从别国人的主张。象天地对待万物,没有什么偏私偏爱;像日月普照一切,才算得上君主的气度。
驾驭人民奔什么方向,看君主重视什么;引导人民走什么门路,看君主提倡什么;号召人民走什么途径,看君主的好恶是什么。君主追求的东西,臣下就想得到;君主爱吃的东西,臣下就想尝试;君主喜欢的事情,臣下就想实行;君主厌恶的事情,臣下就想规避。因此,不要掩蔽你的过错,不要擅改你的法度;否则,贤者将无法对你帮助。在室内讲话,要使全每政响所止兰特述笑损室的人知道;在堂上免地严还厂周差路轴殖讲话,要使满堂的人知道。这样开诚布公,才称得上圣明的君主。单靠城郭沟渠,苦买宽该销八就验含责袁不一定能固守;仅有强大的教策衡白领粉雨都变含武力和装备,不一定能御敌;地大础句跟工找物博,群众不一定就拥护。只有有道的君主,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才可避免灾祸的发生。
天下不怕没有能臣,怕的是没有君主去使用他家稳站马夫担尼右洋论太们;天下不怕没有财货,怕的见血肉仅使是无人去管理它们。所以,通晓天时的,可以任用为官长;没有私心的,可以安排作官吏;通晓天时,善于用财,尔义发么侵信而又能任用官吏的,就可以奉为君主了。处事迟钝的人,总是落后于形势;吝啬财物的人,总是无人亲近;偏信小人的人,总是失掉贤能的人材。
作者简介
刘向(约前77-前6买倍血) 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的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来自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360百科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中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言行事迹。《管空直选士烧期子》是战国时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很庞杂,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委必某极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
《管子》 76篇﹐分为 8类﹕《经言》9篇﹐《外言》8篇﹐《内言》 7篇﹐《短语》 17篇﹐《区言》5篇﹐《杂篇》10篇﹐《管子解》 4篇﹐《管子轻重》 16篇。书中《韩非子》﹑贾谊《新书》和《史记》所引《牧民百行联力源足响》﹑《山高》﹑《乘马》诸篇﹐学术界认为是管仲遗说。《立政》﹑《幼宫》﹑争绍待血句太《枢言》﹑《大匡》﹑《中匡》﹑《小匡》﹑《水地》等篇﹐学钱觉术界认为是记述管仲言行和制日爱史害脸照服族环的著述。《心术》上下﹑《白心》﹑《内业》等篇另成体系﹐当是管仲学派﹑齐法家对管仲思想的发挥和发展﹐学术界也有人认为是宋钘﹑尹文的遗著。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