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过程

百科

《分离过程》是2011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家祺。

  • 书名 分离过程
  • 作者 刘家祺
  • ISBN 9787502533472
  • 定价 49.00元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内容简介

  《分离过程》是以陈洪钫、刘家祺合编的《化工分离过程》(1995年版)为基础进行编写的。

吸决玉药选亲山铁九黄距  保留了原书部分章节,在编排和内容上做了大幅度更新和扩充。教材内容包括来自全部的传质分离单元操作,较原书增加了吸附、结晶、膜分离等。对传统分离技术,反映了近年来化学工程的新进展。如增加了液液平衡和多相平衡计算;反应精馏、加盐精馏;多组分多级分360百科离的内-外法和非平衡级模型等新内容。介绍了一些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新型分离技术,如超临界流体萃取、反胶团萃取、双水相萃取、渗透矛取济蒸发等。全书内容分为10章。包括:绪论;单级平衡过程;多组分精馏和站凯失转位特殊精馏;气体吸收;液液萃取;多组分多级分离的严格计算;吸附;结晶;膜分离;分离过程及设备的选择与放大等。各章均列举大量例题及习题,书末附录介绍了有关Aspen plus化工软件的使用。

图书目录

  1.绪论 1

  1.1 分离过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1

  1.1.1 分离过程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 1

  1.1.2 分离过程在清洁工艺中的地位和作用 3

  1.2 传质分离过程的分类加氧减子位器止弱班和特征 5

  1.2.1 平衡分离过程 5

  1.2.2 速率分离过程 8

  1.3 分离过之犯尔社及程的集成化 11

  1.3.1 反应过程与分离过程的耦合 12

  1.3.2 分离过程与分离过程的角免固笑既范吃推被火耦合 13

  1.3.3 过聚台府史程的集成 13

  1.4 设计变量 16

  1.4.1 单元的设计变量 17

  1.4.2 装置的设计变量 19

  本章符号说明 22

  习题 23

  参考文献 25

  2.单级平衡过程 27

  2.1 相平衡 27

  2.1.1 相平衡关系 27

  2.1.2 汽液平衡常数的计算 29

  2.1.3 液液平衡 44

  集胞械三思短冲2.2 多组分物系的泡点和露点计算 46

沉率革冲转轻官倍激门军  2.2.1 泡点温度和压力的计算 46

  2.味周族溶破伟2.2 露点温度和压力的计社国推准六派善吧算 55

  2.3 闪蒸过程的计算 57

  2.3.1 等温闪蒸和部分冷凝过程 58

  2.3.2 绝热闪蒸过程 64

  2.4 液液平衡过程的计算 7风纪变叶殖束注0

  2.4.1 二元液液系统 71

  2.4.2 三元超父令液液系统 72

  2.4.3 多元液液系统 76

  2.5 多相平衡过程 79

  2.5.1 汽-液-液系统近似计算法 79

  2.5.2 汽-液-液身件什吧叫斗神平衡的严格计算 8吧批机磁联功王生川1

  本章符号说明 84

  习题 85

  参考文献 89

  3.多组分精馏和特殊精馏 91

  3.1 多组分精馏过程 91

  3.1.1 多组分精馏过程分析 91

  3.1.2 最小回流比 98

  3.1.3 最少理论塔板数和组分分配 101

  3.1.4 实际回流比和理论板数 107

  3.1.5 多组分精馏的简捷计算方法 111

 点年苦宁飞纪门乡局历承 3.2 萃取精馏和共沸精馏 11处素于养间2

  3.2.1 宜积级在北冲过萃取精馏 112

  3.2.2 共沸精馏 123

  3.3 反应精馏 146

  3.3.1 反应精馏的应用 146

  3.3.2 反应精馏过程 149

  3.4 加盐精馏 159

  本章符号说明 161

  习题 162

  参考文献 168

  4.气体吸收 170

  4.1 汽液相平衡 171

  4.1.1 物理吸收的相平衡 171

  4.1.2 有化学效应的气体溶解度 174

  4.2 吸收和解吸过程 177

  4.2.1 吸收和解吸过程流程 177

  4.2.2 多组分吸收和解吸过程分析 177

  4.3 多组分吸收和解吸的简捷计算法 182

  4.3.1 吸收因子法 182

  4.3.2 解吸因子法 188

  4.4 化学吸收 189

  4.4.1 化学吸收类型和增强因子 190

  4.4.2 化学吸收速率 193

  4.4.3 化学吸收和解吸计算 200

  本章符号说明 202

  习题 203

  参考文献 205

  5.液液萃取 207

  5.1 萃取过程与萃取剂 207

  5.1.1 萃取过程 207

  5.1.2 萃取流程 208

  5.1.3 萃取剂 209

  5.1.4 萃取过程特点 209

  5.2 液液萃取过程的计算 209

  5.2.1 逆流萃取计算的集团法 210

  5.2.2 微分逆流萃取计算 212

  5.3 其他萃取技术 220

  5.3.1 超临界流体萃取 220

  5.3.2 反胶团萃取 224

  5.3.3 双水相萃取 229

  本章符号说明 234

  习题 235

  参考文献 235

  6.多组分多级分离的严格计算 237

  6.1 平衡级的理论模型 237

  6.2 三对角线矩阵法 242

  6.2.1 方程的解离方法和三对角线矩阵方程的托玛斯法 242

  6.2.2 泡点法(BP 法) 245

  6.2.3 流率加和法(SR 法) 254

  6.2.4 等温流率加和法 262

  6.3 同时校正法(SC 法) 266

  6.3.1 NS-SC 法 266

  6.3.2 GS-SC 法 275

  6.4 内-外法(Inside-Out 法) 276

  6.4.1 内-外法模型 277

  6.4.2 内-外法算法 280

  6.5 非平衡级模型简介 284

  本章符号说明 286

  习题 287

  参考文献 292

  7.吸附 293

  7.1 概述 293

  7.1.1 吸附过程 293

  7.1.2 吸附剂 294

  7.2 吸附平衡 300

  7.2.1 气体吸附平衡 300

  7.2.2 液相吸附平衡 305

  7.3 吸附动力学和传递 308

  7.3.1 吸附机理 308

  7.3.2 外扩散传质过程 308

  7.3.3 颗粒内部传质过程 310

  7.4 吸附分离过程 312

  7.4.1 搅拌槽 313

  7.4.2 固定床吸附器 318

  7.4.3 变温吸附循环 324

  7.4.4 变压吸附 327

  7.4.5 连续逆流吸附 330

  本章符号说明 339

  习题 341

  参考文献 344

  8.结晶 346

  8.1 基本概念 346

  8.1.1 晶体 346

  8.1.2 结晶过程 348

  8.2 溶液结晶基础 348

  8.2.1 溶解度 348

  8.2.2 结晶机理和动力学 351

  8.2.3 结晶的粒数衡算和粒度分布 359

  8.2.4 收率计算 364

  8.3 熔融结晶基础 365

  8.3.1 固液平衡 366

  8.3.2 熔融结晶动力学分析 370

  8.4 结晶过程与设备 373

  8.4.1 溶液结晶类型和设备 373

  8.4.2 熔融结晶过程和设备 378

  本章符号说明 382

  习题 384

  参考文献 387

  9.膜分离 388

  9.1 膜分离概述 388

  9.1.1 膜 388

  9.1.2 膜组件 391

  9.2 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 393

  9.2.1 反渗透与纳滤 394

  9.2.2 超滤 399

  9.2.3 微滤 402

  9.3 气体膜分离 403

  9.3.1 气体分离膜 403

  9.3.2 气体膜分离的机理 404

  9.4 渗透蒸发 408

  9.4.1 基本原理 408

  9.4.2 渗透蒸发过程传递机理 411

  9.4.3 影响渗透蒸发过程的因素 413

  9.5 电渗析 414

  9.5.1 电渗析基本原理及传递过程 414

  9.5.2 离子交换膜 416

  9.5.3 电渗析过程中的浓差极化和极限电流密度 418

  9.6 液膜分离 420

  9.6.1 液膜组成、结构和分类 420

  9.6.2 液膜分离的传质机理 421

  9.6.3 液膜分离过程 423

  本章符号说明 424

  习题 425

  参考文献 426

  10.分离过程及设备的选择与放大 428

  10.1 气液传质设备的处理能力与效率 428

  10.1.1 气液传质设备处理能力的影响因素 428

  10.1.2 气液传质设备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429

  10.1.3 气液传质设备的效率 438

  10.2 萃取设备的处理能力、传质效率与放大 451

  10.2.1 萃取设备的处理能力和塔径 452

  10.2.2 影响萃取塔效率的因素 459

  10.2.3 萃取塔效率 464

  10.2.4 萃取设备的放大 466

  10.3 传质设备的选择 470

  10.3.1 气液传质设备的选择 470

  10.3.2 萃取设备的选择 474

  10.4 分离过程的选择 477

  10.4.1 可行性 478

  10.4.2 分离过程的类型 480

  10.4.3 生产规模 481

  10.4.4 设计的可靠性 481

  10.4.5 分离过程的独立操作性能 483

  本章符号说明 485

  习题 486

  参考文献 489

  附录 ASPEN PLUS 分离过程模拟介绍 491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