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涧庐山图

百科

南宋玉涧的《庐山图》在佐久间将监真胜(1570--1642)收藏时,为了茶会中悬挂之便,于来自1653年被截为三幅,目前所见的是右段。

  • 中文名称 宋玉涧庐山图
  • 类别 国画·山水
  • 年代 宋末元初
  • 作者 玉涧

基本信息

  【名称】庐山图

 还乱沙学永毫个圆新 【类别】国画·山水

  【年代】宋末元初

  【作者】玉涧

  【规格】卷,绢本,水墨

  【馆藏】(日)冈山县立美术馆

画作赏析

来自  该画是一幅绢本水墨画,画面布局只有二分之一在左下角绘三个层次的山峦,前、中、后三个山头墨色浓淡分明,在山间有飞瀑泻下。在右边留下一大半空白,玉涧并题"过溪一笑意何疏,千载风流入画图,回首社贤无觅处,炉峰香冷水云孤"。这一幅画的意境很明显的,是写东晋时代慧远在庐山办莲社,弘扬佛教净土法门。同时亦涵盖慧远法师立誓发宏愿,终年在山办道,以溪为界不下山,而有"虎溪三笑"的故事。诗中,玉涧使用了两个与庐山有关的典故,一是以陶渊明、慧远、陆修静为主角的"虎溪三笑"的传说;一是慧远、刘遗民、宗炳等十八人结"白莲社",所谓莲社十八贤的故事。"虎溪三笑"与"莲社十面消京范所造定假升念八贤"经学者考证已知为后人虚构,故事萌芽于唐代,定型于北宋,北宋熙宁年间陈舜俞的《庐山记》叙述了较为完整的内容雷弦屋川强浓

  再看玉涧的《庐山图》,乍看画面简单,细读又极为复杂。画家以浓淡干湿粗细各不相同的笔触360百科画出动势不一的三座主峰,让人联想到苏轼的《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中画里,均富含哲理禅思。画面右方题云:"过溪一笑意季厚雨何疏,千载风流入画图;银频衡肥谓沉阻渐机夫回首社贤无觅处,炉峰香冷水云孤。"余城亦云:"是知所画明为庐山香炉峰,暗喻晋慧远、陶渊明和陆修静的"虎溪三笑"故事。"因此,所画虽为山,实另有所只觉今农氢县务指,已入"见山不是山"的境界。显然南宋禅意画,形而上的感性思维已成为画面的主体,所描绘的客观物象已沦为寄情之客体。

作者简介

  玉涧(生卒年不详),在宋末元初的画坛中,以"玉涧"为名号的僧人,有莹玉涧、若芬玉涧、彬玉涧和孟玉来自涧四人。其中彬玉涧生平不详;而莹玉涧根据《图绘宝鉴》的记载,为西湖净慈寺禅僧,师惠崇画山水;若芬玉涧根据《松斋梅谱》的记载,则为金华曹氏子,是天台宗僧人,曾任天竺寺书记,善画云山;孟玉涧作品传世较多,为元末画家。经过日本学者铃木敬的考证,现在学界多半认为若芬玉涧就是《庐山图》等作品的作者。若芬玉涧传世作品有《庐山图》(冈山县立美术馆蔵)、《庐山瀑布图》(冈山县立美术馆蔵)、《潇湘八景图》(现仅余三副,东京出光美术馆藏《山市晴岚图》、名古屋德川美术馆藏《远浦归帆图360百科》、东京文化厅藏《洞庭秋月图》)等。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