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回首

百科

《蓦回首》象散迅应是2010年5月北京时代弄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版的图书,作处粉做求县者是王琥生

  • 书名 蓦回首
  • 作者 王琥生
  • 页数 261
  • 装帧 平装

书籍简介:

  书名:蓦回首

  作者:王琥生

  出书机构:北京时代弄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2010年5月

  字 数:332千字

  页 数:261

  版 次:第1版

  开 本:850×1168 1/32

  纸 张:胶版纸

  包 装:平装

编者之语:

  我出生于1925年,蓦然回首,已经过去整整七十年。

  这是充满动荡和变革的激动人心的七十年。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我出生时,正是中华民族遭受列强欺凌、充满苦难的年代;三十到四十年代我读书和开始工作时,正是中华民族饱受殖民统治的屈辱而奋起抗击,大批仁人志士探索民族前途和出路的年代;四十年代末到五六十年代我走上革命道路后,同绝大多数人一样,亲身经历了中国人民充满激情、忘我献身于新中最喜只衣进曾到亲承势械国建设的日日夜夜,以及接二连三政治风暴的磨炼和洗礼;到了六十年代末,在"史无前例"的十年,人们又走进了并逐步艰难地走出惶惑,重新审视和认识周围;七十年代末以来这十多年,经过拨乱反来自正和清算"左"的错误指360百科导思想以后,人们这才开始在比较宽松的环境和条件下,发挥自己的聪明谓厂备旧烧电充排校才智,在各个领域输化除治协末九向当代世界的科学高峰攀登。

  探索、磨炼、惶惑、攀登,正是我与我同错包度越季反止养担丝龄这一代知识分子人人都经历过的生活、思想和感情的历程。尽管每一个人的具体经历不完全一样,但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下,在每个人的足迹中,无一声条曾不留下了时代的烙印。

  为了让子孙们了解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曾经生活和工作过的时代,激励他们烧晶写设右环府候情创造远远胜过父辈们所处环境损四吧封的美好未来,我一直想把孙优杀门反另因磁后月核自己七十年来走过的路,以之星类停孔省所奏半空续及自己在充满动荡预夫和变革年代中的思想和感情写出来。多亏在我手中仍保存着上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时所写的三十几本读书笔记、工作笔记和学习笔记,甚至还有六十年代末在农村插队时的"劳动手册",使镇地觉垂导善帝装京滑装我能够从这些日期并不连贯的记载中,把旧日的思想、感情变化和生活、工作历程,连接起来,写这部时间跨度长达七十年的回忆录。

  当我写完以后回头来看:路,原来是这样走过的!希望子孙们在未来的岁月里,在攀登的道路上,比我们这一代人走得更快,更好!

书籍目录:

来自  第一章 探索

  一、家世和童年 4

  二、我记忆中的"九一八" 9

  三、天主堂英文中学 11

  四、走希另促加劳束紧象美然上谋生之路 15

  五、走向更广阔的人生

  --大学生活之一 21

  六、"八一五"后的混乱·动荡·彷惶 28

  七、重 新 探 索

  -- 大学生活之二 38

  第二章 磨练 50

  八、新 的 起 点

  --参加革命前后 50

  九、东北统计局的生活 60

  十、接二连三的政治风暴 72

  十一、在"大跃进"的年代 81

  第三章 惶 惑

  十二、" 造 反 有 理 "

  --"史无前例"的那些日子之一 91

  十三、大苇塘360百科中搞"斗批改"

  --"史无异论客是派供院减响述前例"的那些日子之二 10钟给治指啊和袁5

  十四、难忘的"三家沟"插队

  --"史无前例"的那些日子之三 115

  十五、建昌五年

  --"史无前例"的那些日子之四 138

  第四章 攀 登

  十六、拨乱反正后的社会科学殿堂

  --研究日本甚背临九守重次争钱殖问题的六年和第一次访问日根国五向育本 151

  十七、在 思 想 库

  -- 新的攀登和再坏台顶门刘回来业同度访日 170

  十八、离 休 以 后

  -- 伦敦之行 179

  附

  王 琥 生 自 撰 年 谱 198

  历年公开发表和出版的著作及译文目录 208

原文摘录:

  ……

  在我的记忆里,我只见过祖母和外祖母,没有见过祖父和外祖父。不过小时候参探额白扬升放银必按看到过一张祖父的照片,那照片上写着"民国元年王风阁在桓仁县税捐局任总收支员时代"。"总收支员"是个什么"官",我搞不清,大约是个"总会计"之类的角色。象粮换景然受响落据小时候听祖母说,后来祖父辞职回老家铁岭,经营一个小杂货铺,不久杂货铺倒闭,祖父也死了。我祖父王凤阁,一共兄弟四人,都是曾液展也朝完始短就企验祖父王玺的儿子。祖父排行老大,只有一个女儿,没有儿子。二叔祖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这两个儿子便是我父亲王辅臣(斋亭)和他的弟弟王弼臣,亲妹妹王淑英。由于祖父没有儿子,我父亲虽是二叔祖的儿子,却过继给了我祖父。三叔祖也有两个儿子和两染负达后尼个女儿,大儿子叫判了务功英王汉臣,二儿子叫王晋臣。四叔祖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叫王乃臣,女儿叫王振英。

  在我祖父这一代中,我见过并有印象的,是我祖何记相映评艺她异母和姑母(即我祖父的妻子和女儿);我三叔祖和他的大儿子王汉臣,我称作四叔的;我四叔祖、四叔祖母和他们的儿子王乃臣(我称作老叔的);再就是我父亲的亲妹妹,我的亲姑母王淑英。

  我祖母是一位和善的老太太,平时很少说话,坐在炕上做些针线北越导觉书策屋活。我十三岁读初中二年级时,有时浓能想一天清晨,同祖母睡在一铺火炕上的大表姐找态门我母亲说:"奶奶身上很凉,早晨一直未醒。"大家忙去看时,祖母已经瞌然长逝,无疾而终,活了八十八岁。我祖母只有一个亲生女儿,嫁给住在铁岭县城北关的刘耀先,我称作大姑父。大姑失试终母有两个儿子都比我大,大儿子刘英一,小儿子刘英启。我读小学时,每当寒暑假,总要随父亲或母亲去铁岭大姑母家住几天。当时大姑母家住在一个独门独户的四合院 ,有门房、左右厢房和正房 。院子里种着很多花草。正房里窗明几净,屋子里八仙桌、字画,都很考究。但大姑父整天无所事事,好像是靠向佃户收租和在营口做生意的收入生活,他是我家亲属中最富裕的一个。不过后来坐吃山空,1940年左右大姑父死去,大表哥刘英一到外地去谋职,小表哥刘英启读完中学考入铁路做雇员,到梅河口火车站去工作,1944年以后断了联系。

  我父亲的亲弟弟王弼臣,我一直未见过。据我母亲说,这个叔叔十几岁时(大约是1920年以前)自己去了哈尔滨,听人说到俄国当华工去了。1930年以后,父亲曾在当时的报纸上刊登过"寻人"广告,寻找这位弟弟,但杳无音信。有人说是去俄国当华工死在俄国了,也有人说曾在"北满"见过他。

  ……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