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

鉏,拼音ch来自ú,笔画数13,释义是古同"锄"。

  • 中文名称 鉏
  • 拼音 chú
  • 注音 ㄔㄨˊ
  • 笔画数 13
  • 部首 釒

本信息

  拼音:chú

  注音:ㄔㄨˊ

  部首:

  笔画数:13

  五笔:QEGG

来自  仓颉: CBM

  笔顺编调唱使衡缺号:3411243125111

  笔画顺序:撇捺横横竖捺撇横竖折横横横

  解释:①古同"锄":"持去草。"诛灭;除去。姓。

  例子:明知恶草自当鉏,蛇虎如何与共居?--[明]冯梦360百科龙《东周列国志》

古籍解释

  测育频占统思展已你齐举熙字典

  《唐韵》士鱼切《集韵》《韵会》床鱼切,$同锄。《说文》立薅所用也。从金且声。《释文》助今基紧末帮征吗却也。去秽助苗也。《前汉·贾谊传》秦人借父耰鉏,虑有德色。

  又治田也。《前汉·刘章点积能自武耕田歌》非其种者,鉏而去之乱集买先领总村

  又《儿宽传》带经而鉏。

  又《广韵》诛也。《韩诗外传》凌衡坏胜口聚细灯宁时轹无罪之民,成威于闾巷之闲者,众之所诛锄也。

  又地名。《晋语》赐公南阳阳樊温原州,陉絺鉏攒茅之田。《左传·成四年》郑伯伐许,取鉏任冷敦之田。

  又《哀二十五年》帝宗便道是乡土明引图材请适城鉏。《注》城鉏,宋邑。《后汉·郡国志》东郡有鉏城。

  又鸟名。《尔雅·释鸟》鹭,舂鉏。《注》白鹭也。一名舂鉏。

  又姓。《左传·宣二年》鉏麑。《注》晋之力士。

  又人名。《左传·庄十六年》刖强鉏。

  又《僖二十四年》郑大夫孔将鉏。《史记·齐世家》故从犂鉏之计良粒八上。《左传》作犂弥。

  又《集韵》宗苏切,音租。茅藉祭也。《周礼·春官·司巫蒩馆注》蒩,读为鉏。鉏试设已却说草跟,藉也,馆神所止也。《释溶伤兰适空针名生卷文》鉏,子都反。

  又《集韵》详余切,音徐。人名。《左传·成十八年》西鉏吾。《注》宋大夫。《释文》鉏,仕居反,徐在居反。

  又国名。《左传·襄四年》后羿自鉏迁于穷石。《注》鉏羿,本国名。《释文》鉏,仕居反。

  又《集韵》锄加切,价迫苏供音茬。鉏牙,物傍出也。《周礼·冬官考工记玉人注》二璋,皆有鉏牙之饰。《释文》鉏,侧鱼答充肥汽反,沈读徐加反。

  又《广韵》床吕切《集韵按练缺活书》状所切,$音龃。鉏铻,相距貌。《楚辞·九辩》圜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鉏铻而难入。《注》鉏,床举反。

  又《集韵》床据切县少牛主缺会需,音助。与锄同。籍协担税也。

  说文解

  【卷十四】【金部】鉏

  立薅所用也。从金且声。士鱼切

相关说明

  鉏:形声。字从金从且,且亦声。"金"指金属农具,"且"指"加力"、"给力"。"金"与"且"联合起乐查来表示"给力的金属农具"。本义:锄头。

  1.[chú],古同"锄":"持鉏去草。"

  2.鉏也是姓氏,此时念"chí"。但是正规字典来自中并无此读音。据鉏姓家族人解释因当时政治原因,曾为祖辈所变更所致。鉏姓聚居地较集中的地方在安徽360百科的蚌埠、蒙城,浙江的嘉兴。其他的省份比如上海,山东,河南,北京等地也有鉏办出向姓人士居住。

  3.作为姓氏,也写作"锄",字典上读"CHU"或"JU",在人名中读"辞"或"迟"的音,不同地域有不同读达独必职约际音,也有念成"除"。

相关词语

  鉏铻(鉏铻):

  亦作"鉏吾"。含义有二:

  1.互相抵触,格格不入。《六韬·军用》:"盖重车上板,结枲鉏铻。"《楚辞·九辩》:"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鉏铻。" 洪兴祖补注:"(鉏铻)不相当也。" [南朝·梁]刘孝标《与宋玉山元思书》:"方凿圆枘,鉏铻难从。" [清]曹寅《书院述事三十韵》:"经义与治事,枘凿两鉏铻。"章炳麟《国故论衡·文学总杨诉地地思日找略》:"《文选》录《易水》者迅《大风》二歌,而独汰去辩说,亦自相鉏吾矣。"

  2. 栉齿状物。《吕氏春秋·仲夏》:"饬钟磬柷敔。"[汉]高诱注:"敔,木虎,脊上有鉏铻,以杖擽之以止乐。" [清]赵翼《观西洋乐器》诗:"连桐椌楬底,频擽鉏铻脊。"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