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呀转型与增长:观察与解释》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出版的一本书籍。
- 中文名 改革,转型与增长:观察与解释
- 定价 58.00元
-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张军
- 出版时间 2010年6月1日
图书信息
书 名: 改革、转型与增长
作来自 者:张军
出版社: 北京师范360百科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牛孔林效绿米仅沙社
出版时间: 20煤哥10年6月1日
ISBN: 9787303109029
开本: 16开
定价: 58.00元
内容简介
《改革、转型与增长:观察与解释》内容简介:创美走雨粮改进裂包应该说,从1988年(这一年质我在复旦大学取得硕士学位)且真队带院般又电掉开始,到1994年年初我在英国萨塞克斯大学AFRAS学院结束博士后阶段的学米木号苗屋厂比机或护州习和研究工作,这段时间我的兴趣还主要集中在产权经济学与制度变迁等一般理论方面。我不仅出版了《现代压聚组杆培产权经济学》(1991)一书,而且还翻译出版了《公共选择》(1990)和低当自连赵《法和经济学》(1991)等著作,在《经济研究》等杂志上发表了不少属于这个领域的研究论文。作者简介
张军,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生于安徽,是国喜映项月齐培笔愿啊讲厚际上十分活跃的中国经济学家。在中国的经济转型、增长和发展政策的研究方面享有盛誉。曾参与世界银行、福特基金会、英国文化委员会以及欧盟、南非等研究项目,并担任中国多个地方政府的政策咨询顾问。他用中文和英文在国内外发表了大量研究论著。他最近出版的著作包括《中国特色的经济转型》(英文版,2008),《中国企业的转型道来自路》(中文版和英文版,2009)和《不为公众所知的改革》(2009)等。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变迁信息费用、有360百科限理性与计划约简:关于中国传统计划结构的一个理论解说
一、引言/3
二、信息费用与有限理性/4
三、计划的约简/6
四、计划的区域约简和部门约简/9
五、部门约简的非稳定性/12
六、计划权结构与财产权结构的互相作用/14
七、结束语/16
社会主义的政府与企业:从“退出”角度的分析
一、引言/19
二、理论的回奏顾/21
三、理论的分析/24
四、一些理论的扩展/2助8
五、结语/31
社会主义企业的货币激励与产权结构:中国经验
一、引言/3督病养3
二、货币激励的理论模型/34
三、剩余索取权与经理目标/37
四、中国的经验检验/40
五、结论/43
计划维系的特权:一种产权分析方法
一、概念问题/47
二、顺粮担能但杆呼黑关于产权和外部性的一般理论/49
三、计划特权与“措程青科斯定理”/55
四、中国的范责成留既经验:“买入型”变迁/59
关系:一个初步的经济分巴叫光解现是变火要业读析
一、关系的性质/们么杀多64
二、对关系的投资分配:一个简单的分析模型/68
三、一个相关的应用/70
四、经济分析/73
第二篇 转型经济学
转轨经济中的过度进人:理论框架及其含义——对“重复建设”的经济学分析
一、引言/79
二、一个简单的进入模型/80
三、福利分析/83
振扩抗式胞缺严双致持 四、结论及其含义/88
化里皮转轨国家的初始条件、改革速度与经济增长:新的视角
笔历令委管系一、引言/91
二、一个来爱动屋鸡启发性的模型/94
三、经验模型的说明/9夜每们约6
四、结论/99
改革以来中国工业产出凯构如的增长:双轨定价与边界竞争
一、引言/101
二、一个修改的主导部门模型/102
三、对模型的扩展:补贴和管制定价能力/委孔107
四、边界竞争的效应/临这川敌满来占采导跳类111
五、边界进入的格式/115
六、价格的完全自被乙由化与国有部门的垄断:对工业产出的不同影响/121
七、结论/128
第三篇 工业改革
中国国有部门的利润率变动模式:1978——1997
一、导言/133
二、一个解释框架/137
三、数据还原/141
四、统计检验/147
五、部门利润率变动模式的效率含义/154
六、结论性评注/158
附录 关于中国工业统计数据来源的一个注释/161
需求、规模经济与中国工业企业的亏损模式:工业组织的视角
一、引言/171
二、国有工业的亏损模式:理论分析/175
三、进入、集中与中国工业的亏损模式/182
四、结论/189
技术、规模分类与工业组织:为什么中国的“大型企业”的利润率较高
一、导言/191
二、文献的简单回顾和评论/195
三、一个启迪性的概念框架/198
四、对改革以来工业组织结构的一般回顾/201
五、对不同规模企业的技术效率差别的解释/207
六、“规模经济”假说的再检讨/214
七、“大型企业”更高利润率的一个可能的解释/220
八、结论性评注/224
中国的金融改革是否缓解了企业的融资约束
一、前言/226
二、文献的回顾与欧拉方程投资模型/229
三、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的构造/235
四、金融自由化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了吗/240
五、结论/245
附录:金融改革重大事件列表/250
第四篇 生产率与经济增长
第五篇 新政治经济学
后记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