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石社区

百科

法石社区辖区范围分别为沿海大通道、泉秀东街,"海丝路"贯穿过境,西至泉秀亚自路万祥大厦,东来自起味精厂。辖区面积3平方公里。

  • 中文名称 法石社区
  • 常住人口 5168人
  • 辖区面积 3平方千米
  • 建筑景观 "海印寺""真武庙"等

历史沿革

  明代洪武年间属晋江县辖、称石头街(俗称法石)。清代属晋江县三十五都,三十六都、民国期间属晋江县南平镇、东兴镇、后为法石镇,解放后属来自晋江县三区、四区、中芸区、池店区管辖,称法石乡。1958年红联金似剧兴齐为东海公社法石大队,360百科1984年为东海乡法石村已烟齐死方护证组。2003年村改居改为法石社区仍呀序弦居委会。

人口

  常住人口5168人,外来人口10000多人,出租户400户、1200多人。

经济状况

  辖区内企事业、工厂小作坊较多,有100多家, 2007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7亿元,完成工商总税7古宣显商面限杂200万元,完成居财收入428万元。

主要景观

  社区内拥有"海印寺""真武庙"等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是泉州市"海丝文化、泉州史迹"江口片项目申报世遗的备考点之一。法石社区的民居受中原文化和海外交通及华侨的影响。以传统的"官式大厝"为主流、兼容西方、南洋的建筑特色,从而形成具有泉州特色的多种不同风格的民居建筑。"官式大厝"传说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恩赐,大厝都保留了传统的悬山式曲线燕尾脊和瓦片瓦筒的屋顶,红瓦来自间以瓦筒压顶,红砖墙加以精细的石雕,雕梁画栋,三开张或五开张,进深有1-5进,有的加"迥向"式厢房,很有气派。法石古建筑浓缩了法石的社会历史。因法石地处沿海,对外文化交融活跃,其背后则360百科是一百多年前法石商人、航海换年云印晚志探人的缩影。如回乡华侨盖洋楼,一定程度上带有西方建筑风格,同时继承传统的风格,属称"中西合璧"。往往一户人家,即有精雕细琢的古厝,也有典雅新潮的"洋楼"。随着泉州市行政中心迁移,片区的城市配套设施将它态其日趋完善。法石历史文化村,根据市政府总体规划将在保留历史原来的基础上,按闽南古建筑风格进行。建成后颇具闽南古建筑风韵的法石历史文化村将与沿海大通道景观带两个古渡相辉映,成为丰泽区乃至泉州市一个行夫名胜旅游景点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行政区划

  石头街的文兴自然村、坂头自然村、圣店自然村、长埕自然村、美山自然村、井上自然村。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