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志

百科

来自浮山志》是在2007年黄山书360百科社出版的图书。

本书记载了浮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而制带且详尽地介绍了它的地质成因科台、自然环境、旅游开发。客观地反映了自然环境及人物的社会活动, 达到了思想性、资料性的统一。题材以志为主, 兼用述、记、传、图、表、录等表达方式。

  • 书名 浮山志
  • 类别 珍本
  • 出版时间 2007年1月1日
  • 页数 311 页
  • ISBN 9787807075714

图书来自信息

  作 者: (清)陈焯 修订;疏获 点校

  出 版 社: 黄山书社

 360百科 出版时间: 2007-1-1

  字 数: 340000

  版 次: 1

  页 数: 311

  印刷时间: 2007-1-1

  开 本: 大32开

  可单简座业源连联流现印 次: 1

  纸 张: 胶蛋物干胜会命世需主月版纸

  I S B N : 978780设律世止委场触具7075714

  包 装: 精装

内容介绍

  本志初为胡伯玉迅只纂辑。胡伯玉,名瓒,桐城人,明万历进士,授都水主事,白省信劳社后迁江西左参政,著有《泉河史》、《禹贡备遗增注》等书。胡编《浮山胜师阳去志》内容简略,且交仅车川书耐未留锓板;至清代康熙初年亦仅有手抄本流传,且讹误颇多。康熙九年(1670 年),无可大师(即方西放讨众言尽以智)命其徒山足和尚为浮山监院,嘱其重修山志。康熙拉上团阳十二年(1673年),山足受方丈之请,总持浮山,即遵无可大师遗嘱谋修山志,于是请吴道新采录、编辑。吴道新,字汤日,系方以智堂舅父,明万历举人,崇祯时任国子监助教植乡练映二得征,后升工部主事;清兵入关,隐居浮山之东十里之遥的白云岩,著有《潜德居诗集》等书。吴《志》脱稿,山足即持稿往见陈焯,请其审订。陈焯,字默公,清顺治进士,官兵部主事,是方以智生前好友,乃方志大家,主编了《江南通志》等书。吴编《浮山志》经过陈焯归纳、分类、纠讹、订错后即面世,但因历史变革,至今未见该书。同治年间,枞阳文人吴康弼(字仲甫,号樵山)与寺僧有深联胡花交,住山十载,增补了吴《志》内容,并为之校对,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新刊刻了本志

  本志内容十分丰富,史料极其珍贵。其诗文、石刻多出自历代大文学家、高僧之手。1985年11月3日,日本著名学者佐藤一郎题日"天下形胜地,文人争霸处"。其佛教历史源远流长,日本佛学研究者曾组团前往浮山考察并参拜祖塔、寺庙。吴道新在呀培在备具顾场务阳似点本志一开头就突出了书中的宝中之宝、重中之重的地方:"今观志中,恩赍则以神宗皇帝之诏敕玺书、慈圣太后之琅函缃帙重,法肇则以远录禅师之拈示、欧阳文忠之赞服重,阐扬则以朗目、雪浪、憨山、博山、浪杖并损人诸公之讲座重,篇守则以雪浪、澹居、清隐、藏之、文弱诸公之轨范重,檀越则以晋川、静峰、文端、先宫谕、司马之掖护重,纪勒则以文成、明善、石斋、半窗、伯敬诸公之记咏重,山岩洞口则以醉翁、陆子、樵川、野同、墨历诸公之镌题重,塔墓则以远公、朗目、无可、三一诸公之兆域重,而耶舍携释迦舍利于东林,吾家无咎优婆塞检储三十余颗,建塔于莲花峰顶,五色瑞光映现尤重。……此数者,亦足以附庸青原而焜耀乎浮乘矣。"

目录

  《安徽历代方志丛书》前言

  《安徽历代方志丛书》出版说明

  《浮山志》提要

  重修《浮山志》序

  《浮山志》序

  《浮山志》序

  《浮山志》序

  《浮山志》序

  校阅姓氏

  浮山总述

  重修《浮山志》缘起

  《浮山志》凡例

  浮山合图

  浮山志卷之一

  来自形胜

  浮山志卷之二

  建置

  桥亭

  祖塔

  浮山志卷之三

  法谱

  浮山志卷之四

  360百科御制

  碑记

  的实兴塔铭

  赞

  引

  说

  序

  浮山志卷之五

  记

  浮山志卷之六

  书

  启

  浮山志卷之七

  艺文(诗)

  浮山志卷之八

 界无相减思较承故历精 艺文(诗)

  浮山志卷之九

  艺文(诗)

  浮山志卷之十

  法产

  约

  丛谈

  附录

  后记

标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