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折耳蕨(学来自名: Polystichum deflexum Ching ex W. M. Chu),是鳞毛蕨科耳蕨属植物,生于海拔1000-2600米的360百科常绿阔叶林下岩石上。
- 中文名称 反折耳蕨
- 拉丁学名 Polystichum deflexum Ching ex W. M. Chu
- 界 植物界
- 门 蕨类植物门
- 纲 蕨纲
形态特征
植株高20-55厘米。根状茎短来自而斜升或直立,连同叶柄基部直径1-2厘米,顶端及叶柄基部密被鳞片;鳞片厚资精带卵形渐尖头或卵状披针形,长达7毫米,听厚车深音易宽达2.5毫米,边缘流苏状,厚膜质或膜质,中央网孔纵长形,周边网孔不规则弯曲,在叶柄基部还混生阔卵形、尾状长渐尖、边缘流苏状、网孔均不规则弯曲的红棕色膜质小鳞片。叶簇生;叶柄浅禾秆色,长2-15厘米,直径0.5-1.5毫米,上面有沟槽,基部以上至叶轴疏被与基部鳞片相似而较小并常伏贴的鳞片;叶片长椭圆披针形,长15-40厘米,中部宽2.5-5.5厘米,基部宽1-3厘米,顶端羽裂长渐尖游烈体底束束上尼选小胞,中部最宽,向两端渐缩狭,一回羽状;羽片15-45对,互生或近对架断酒镇通思尼话生,无柄,有间距或接近至密接,有时上部的覆瓦状,通常仅顶部的平展或略向上斜展,其余的均360百科不同程度地向下反折斜展,矩圆状镰刀形至矩圆形,顶端急尖,两侧显著不对称,上侧基部具三角形耳状凸,其顶端急尖,有时两边还有浅钝齿,基部外侧截形,与叶轴平行,或向外凸出呈弧形,有时略覆盖叶轴,耳状凸起以上近截形或略呈内凹的弧形,边缘有浅钝锯齿或波状圆齿,有时有整齐或不整齐、顶端或钝或尖、有时还有短尖头的锯齿,下侧的下部狭楔形,平侵使帝儿截或呈略内弯的弧的形,全缘,上部呈向上弯的弧形,边缘形态与上侧久艺压推具相同;叶脉羽状,上面可见,下面明显,略突起,侧脉几达羽片边缘,在主脉上侧的自下而上羽状、三叉状、二叉状至单一,下侧的单一或二叉状。叶纸质,干后绿色或灰绿色,有挥当反时略带浅棕色,上面色较深;叶轴浅禾秆色,上面有沟槽;羽片上面光滑,下面疏被浅棕色至棕色、狭长披针形的细小鳞片。孢子囊群较小,生于较小的小脉顶端,接近羽片边缘;圆盾形的囊群盖浅棕色或近灰色,全缘或边缘略呈浅波状含教期坐执,易脱落。

生长环境
事距和娘存绝题战反折耳蕨生长于海拔1000-26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下岩石上。模式标本采自贡山。

分布范围
反折耳蕨产自于云南西北部(贡山、泸水)及西南部(镇康、永德、耿马)。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