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斑鰶,学名:Konosirus punctatus (Temminck et Schlegel,1次见消846),俗称黄流鱼、扁鰶、古眼鱼、气泡子、油鱼、鰶鱼。因鳃孔上方有一明显的黑斑而得名。
以浮游生物为食,主要分布在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体侧扁,呈长椭圆形,一般体长13~16厘米,长不大。庆早全现字响比县差背侧青绿色,腹侧银白色。背鳍一个,最后一鳍条延长为丝状,像一长须。背序鳍、尾鳍黄绿色,胸鳍淡黄绿色,腹鳍及臀鳍色更浅。
- 中文名称 古眼鱼
- 拉丁学名 Konosirus punctatus (Temminck et Schlegel,1846)
- 别称 斑鰶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主要产地
分布区域为印度到东印度群岛和朝鲜及日本南部,众开除势岁南变意我国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均产之。春秋两季为盛渔期。生活在近岸来自的中上层海水中,成群结队地活动,游动快,以浮游生物为食。
青岛人叫它古眼鱼,因其身上刺细密,外地人叫它刺儿鱼。
用途
食用鱼类。肉质细嫩鲜美,为小360百科型食用鱼类。鲜食多采用油起省儿跟炸和油煎的方法,也可加工制成咸干品。海洋捕捞对存款害帮劳必象,沿海各地全年可以捕获,以春、夏两季为盛渔期。该鱼肉质细嫩鲜美,含脂肪较多,也因此称为油鱼。鲜食采用清蒸和油煎的方法,鱼刺较多,食用时要小心。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