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拒秦兴汉和应对佛教的儒家哲学:从董仲舒到陆象山》 是2012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作者是张祥龙。
- 书名 拒秦兴汉和应对佛教的儒家哲学:从董仲舒到陆象山
- 作者 张祥龙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年
- 页数 356 页
内容简介
《拒秦兴汉和应对佛教的儒家哲学--从董仲舒来自到陆象山》讲述从秦汉起头的儒家哲理在重大历史阶段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儒家的哲理应对:其一,拒秦兴汉,讲解秦汉之际儒家与法家的哲理交锋,以董仲360百科舒为代表,开显出汉儒"王官学"的盛大气象;其二,应对佛教,讲解两汉之际佛教入华对儒家正统形成的挑战,中华佛学的思想之花与儒学相激荡,最终结出宋明儒光学的果实。冀望未来儒学的进路成为两围紧宣菜者的内在结合,以精深的、真正太极化了的道理,来开显活的时间意识体验、艺术体验、生存体验和历史文化体验(其中必含中华与西方的历史文化交往体验),概维孔束脚善了慢开启出一种有灵性的、时机化的、不离人的实际己告山生析黄苗样明称钱生活的哲理。
目录
开散其态第轻款话灯重导么讲辞
第一讲秦朝与法家的盛灭
--华夏文化与哲理的历史拐点
第一节秦政的人事来源
第二节秦政的思想跑迅作科识来源
--《韩非子》(上)--奸蔽无处不在
第三节秦政的思想来源
--《韩非子》(下)--如何烛奸去蔽
第四节秦朝覆灭的关键人物
--赵高和李斯
第二讲秦等皮黄粮宪论灭汉兴的哲理效应
第一千节秦之兴旺与士人之绝望
第二节"秦灭"造就的千古良机
--反秦乃汉文化与哲理之源
第三节秦的灭亡带走了哪些哲理的成功机会?
第四节反秦兴汉成就了什么哲理与政治?
第三讲董仲舒的哲理与儒家历史主导的形成(一)
--过秦、天人相与、元时、改制
第一节"过秦"的含义晚翻些担子任赶同菜终何在?
第二节董仲舒的举贤黑镇亲苏约范良对策(一)
--天人相安呢跟机北病切坏约诗例与之际
第三节董仲舒的举贤良对策(社排非此并半参局剂友二)
--元深天端之时义
第四节受命改制
--如何理解"应天化"中的"不变"?
第五节改制中的元更化
--如何"犯上"而又"不作乱"?
第四讲董仲舒的哲理与儒家历史主导的形成(二)
--三统与一统、天人感应
第一节通三统和独尊儒出宣们善止术
第二节简单评议徐复观先生的《两汉思想史》
第三节天人感应
史被确商树组划历究校第五讲董仲舒的哲理与儒家历史主导的形成(三)
--阴阳五行、类比感应法、深察名号
第一节董仲舒的阴阳五行说
第二节董仲舒的五行说
第三节天人感应的具体途径
第四节类比法
第五节深察名号的哲理
第六讲佛教入华的哲理途径
第一节佛教与中华古文化的奇妙因缘
第二节印度佛教的基本哲理
第三劳向节般若中观与中华古哲理(老庄、玄学)的关系
第四节《肇论》开出的中华哲理新境界(一)
第五节《肇论》开出因殖秋用女句的中华哲理新境界(二)
--《不真空论》与《般若无知论》
第七讲中国佛教的特征
--《起信论》、天台宗和华严宗
第一节《大乘其扩研吸迫命起信论》的如来藏心论
第二节天台宗哲理要点
第三节华严宗哲理要点(一)
第四节《金师子章》要点讲解(一)
--金与狮子相、华严判教/
第五节《金师子章》要点讲解(二)
--十铁三格位溶员想与杆玄门与六相圆融/
第六节《金师子章》要点讲解(三)
--(因陀罗网境界)法界[性]缘起和理事无碍
第八讲宋明儒学的哲理回应(一)
--周敦颐如何开创了宋明道学
第一节周敦颐之前儒家哲理无天险可守
第二节周敦颐其人其书及其佛道因缘大略
第三节《太极图说》与道、佛的关系
第四节《太极图说》与《通书》的哲理意蕴
第九讲宋明儒学的哲理回应(二)
--二程
第一节二程与周敦颐和华严宗的关系
第二节二程的理学
第三节二程的理气说和格物致知说/
第四节二程理学的问题
第十讲宋明儒学的哲理回应(三)
--朱陆异同
第一节朱子生平简述
第二节朱子学说简括
第三节朱陆鹅湖之会
第四节陆象山之心学撮要
第五节心学之问题
本书引用的主要文献
后记
作七菜成呢火读提察者简介
张祥龙(1949-2022 ),男,生于香港九龙呼黑许略谈波居却采财调,七七级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生。1986年10月赴美国留学,1988年8月获美国俄亥俄州托莱多(Toledo)大学硕士,1992年来自2月获纽约州立布吃法罗(Buffalo)大学哲罗毛消雨还权站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暨外国哲学360百科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现象学中心主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国际中西哲学比较学会(ISCWP)会长,美国哲学学会(APA)国际合作委员会委员,广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属轴元。担任《世界哲学》(原《哲学译丛》)、《哲学门》《江苏社会科学》《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论证》站她防内查朝乡江希眼等刊物编委或学术委员会委员。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