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代前人们生产制作什么茶
明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茶文化得到高度发展的时期。在那个时期,人们生产和制作的茶多种多样,包括以下几种:
1. 炒青茶:采摘的鲜叶经过摊晾、揉捻、炒制等加工工序,制成的炒青茶,例如:太平猴魁。
2. 发酵茶:在鲜叶进行了摊晾、揉捻等工序后,由于叶内酵素不断发酵,叶色逐渐变红变黑,制成的茶叫发酵茶,例如:普洱茶。
3. 烘青茶:采摘的茶叶晾晒后再经过水气、干燥、摊晾等加工而成的烘青茶,例如:碧螺春。
4. 压制茶:将炒青或烘青等干茶压制成各种形状,例如:龙井茶和普洱茶。
2、茶的采摘和鲜叶初制
在明代,茶树的栽种和管理十分重要。茶叶采摘时间是春夏之交,以立夏前后为最佳时期。采摘下来的茶叶要立即进行初步的加工:晒、杀青、揉捻、二摊晾、三摊晾等等。这些加工工序在制造不同类型的茶叶时会有所不同。
3、茶叶的后续制作
在初步加工后,茶叶根据技艺和地域不同有不同的后续加工方式。例如,在杀青后需要进行的炒、揉工序对后续的茶叶品质影响非常大。放到高温的炒茶锅内,以火候循序渐进把茶叶炒制成青茶,炒茶一定要用手搓捻。在此基础上,有的茶叶需要发酵、烘焙、揉揉成球或蛇形、或是经过压制而成,以便于贮藏和消费。
4、茶艺文化的发展
明代是茶文化的鼎盛时期,自然出现了许多茶艺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例如陆羽的《茶经》,它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其中详细描述了茶的品种和制作工艺。茶的烹调和制作也愈加精细,例如闻名于世的“茶艺七法”,震撼了当时的社会。此外,还有许多茶具制作技艺,例如瓷器和铁器等,也被发掘出来。茶艺的文化内涵不断深化,甚至发展出茶道艺术,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发展。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