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帮什么意思
走马帮,是古代商业活动中的一种商行组织形式,是专门从事贩运皮货、兽货、药材等商品的商行组织。其名称源于在古代公路上常常有马车来回奔波拉运货物的现象,因而得名。走马帮从南至云南、贵州,北至陕西、山西、宁夏都有分布,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商业组织之一。
1、走马帮的历史发展
在唐代,西域吐蕃与南方蛮族之间经常有货物交换,走马帮作为商贸交流的中介,从而逐渐壮大。宋代时,走马帮最为活跃,为防止损失,走马帮与当时的国家保持联系,权利和义务都有了一定的规范。
到了明代,走马帮的货物主要是从云南、贵州运往南沙港,再跳水到广州或潮州,成为海上航线的支点。
清代是走马帮的衰落期,主要原因是西南地区的战乱不断,外商的侵入,以及江南纱绸之类工艺品的迅猛发展。
2、 走马帮的贸易特点
走马帮最早是靠运送茶叶、药材、布匹等日用物资谋生的,到了晚清,走马路南北交通已相通,货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增多了。
贸易特点是先充实资金,然后筹集货物,组织货车或船只,通过长途贩运等方式,将货物运输到目的地,完成贸易。走马帮的商品种类丰富,包括:茶叶、木材、金银,还有南方的布匹,皮毛,以及北方的绸缎等产品。
3、 走马帮对于西南地区经济社会的影响
走马帮的出现吸引了众多商贩到南方,这些商贩往往兼具掌握货源和组织动员的能力,逐渐形成成为“堡主”的部分人群。堡主在当地拥有重大影响,他们以文化、语言、居所等都独立于社会大众,在社会中独树一帜。走马帮的形成和发展,为南国的经济文化的融合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同时,走马帮的组织形式的形成,还带来电报、邮寄等方便快捷的运输手段,这些都是当时地方政府所不能提供的。因此,走马帮在交通、经济等多方面对于西南地区的发展、繁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