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红袍的来源
大红袍是一种名贵的岩茶,主产于中国福建省武夷山的岩茶产区。其中产自武夷山核心区的大红袍因产地名贵而且品质极佳,被誉为武夷山岩茶之王。
大红袍采自武夷岩山深处十七八丈高的怪石上。怪石巍峨,常年栖息的野生岩茶树苗因得此妙水而茁壮成长,生命力极强,所产毫不掺杂的纯天然岩茶,以色香味形、陈之久远而著称。
2、大红袍的制作方法
大红袍的制作需要用到特殊的火源,配合手工技艺而成。传统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拔茶】:用刀或斫或绞等方式,将茶树的新秧拔下来。一般在谷雨前后采摘,也有人从夏季、周年不断的拔一些来制作早春茶。所以拔下的茶秧就叫做“早春茶秧”。
【晒青】:将拔下的早春茶秧放在白天晒太阳、晚上抬进屋子吊起晒干。为了更好地晾晒,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遇有白天雨水时昼夜不断地晒着,避免被露水打湿,放进屋内翻动晾干,如此循环14天左右,直至茶秧呈乌绿色的枯叶状,茶叶也就晒成了“青茶"。
【杀青】:杀青是指將晒青的茶葉放到鍋裏面翻炒,以高溫去濕,使茶曲酵素不再發酵。而這個环节的火源是用于烤茶的炭火,炭火烤制的茶具有特殊的炭火香气,这也是大红袍之所以香气浓郁的重要原因。
【焙干】:将杀青后的茶青送进烤房中,控制温度保持在100摄氏度左右,烘干后即成大红袍茶。
3、大红袍炭火的制作
大红袍的制作过程中,需要炭火作为火源,炭火制作过程相对于茶制作而言更为繁琐。要制作出质量好的炭火,需要条件兼备:适宜的地形及其上的茶树,适宜的木材,先进的工具及软件,手艺及经验。Tangie Guo,2018年曾在《坦克文化》上发表文章,阐述了制炭的过程。
制炭过程:挑选桧树、冷杉或马尾松等硬质纯木,锯成长条,在枣草灰中拼接整齐,然后覆盖上枣草,枣草密封后用大竹简点火,上盖盖子。
简身高要达到人腰部,较宽又高的竹子一般用于焙茶箱。(有人认为焙茶箱如红宝石那样的价值非常大,而用于焙炭的竹简却十分平常)。用大竹简点燃枣草的时候,竹简中必须保留一条狭窄的通道,这是火气由外向内燃烧的通道。竹简内外的空气流动简单,能保证木材中所有的挥发性物质得到充分氧化。用这样的火源点燃焙茶箱,茶制完成,茶就带有了一种清香,人们却不难发现这个香气中混杂着炭火的味道。
4、总结和建议
大红袍岩茶制作所用的炭火和制作方法是其独特的决定因素,也是它带有的特殊炭火香气的来源。使用纯天然的原材料以及复杂的制炭工艺,制作出炭火香气浓郁的大红袍茶。市面上流通的大红袍茶品种繁多,消费者要注意为了获得正宗的大红袍茶,应该选购有较高知名度的茶庄或电商店家出品的大红袍。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