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压变化
雨水来临前,气压逐渐变化,一般是下降,这是由于天气系统的变化引起的。在热带、温带和极地季风区,这种变化比较明显,气压下降越快,就表示雨水来临的时间越近。在降雨前的一段时间,气压下降的趋势比较明显,有些人还能从感觉上体验到头部胀痛、乏力、出汗等状况。
此外,从地球自转的角度看,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地球上各个地区随着自转而不断移动,因此存在不同的气压,不同气压的气体会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动的风。当低压区形成,风力加大,这些低压区和相邻高压区的交界线便成了天气的分界线。当低压区接近,往往会带来雨水。
2、水汽增多
在雨水来临前,空气中的水分逐渐增多,使得相对湿度升高,而当相对湿度达到一定的值时,水汽便开始凝结成云。此时,天空阴沉沉的,云层低而厚,随即就会有雨水落下来。从气象学上来说,一般是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的状态,再遇到一些沉降、辐合等天气形势,便形成了雨云,同时也是雨前云所在的位置。
此外,在天气转小雨的时候,空气中的水汽达到一定的饱和度,但是不够强烈,雾气较大,云层也比较浅。
3、静电活动
在雨天来临前,气氛会变得异常沉闷,这与空气中的电荷变化有关。据了解,人体周围的空气中也存在着很多正负两极的电荷,这些电荷的变化就可能会引起身体的不适。当空气中的电荷不断累积时,技术上称为静电气氛。当空气静电场达到巨大时,会产生放电现象,这就是闪电。如果闪电发生时,云和云之间产生了电流,就会使得空气的活动性增强,也就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导致降雨。
4、树木的反应
众所周知,树木拥有很强的生命力,它们在多年的生长过程中,会不断地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在雨水将要来临的时候,树木会做出一些反应,它们会在配合空气湿度的情况下,调整自己的体内水分含量。一般来说,如果雨水充足,树木的根系会开始吸收更多的水分,这样就能保持食物的供应,同时还会比较积极地进行光合作用,这样一来也就加速了生长。总之,树木在雨水来临前反应和表现的现象还有很多,待大家去细细观察。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