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起源
太平猴魁是一种古老的中国白酒,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当时,因为政府限制民间酿酒,山东很多地方的酒坊都被迫停业或转产,其中就包括了当时著名的“最子福酒坊”。
酒坊主人因为失业,开始将余粮用以制酒,而“太平猴魁”的配方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下诞生的。相传,当时制酒的厂房里会时常有野猴子光顾,它们喜欢从酒坛中舔到酒精,一次偶然下,酒坛的瓶塞被扔到了一只猴子手里。酒坊主人看到后得到了启示,将酒坛塞口改为四根竹筒,形成了标志性的“竹节瓶塞”,而这个装酒颓习使太平猴魁成为了一种独特、且带有历史沉淀的酒。
2、酿造方法
从酒坊开业之初,太平猴魁的制作方法就基本没有改动。酒坊主人使用大郢米和麸曲为原料,经过八十天的发酵、蒸馏、贮存等环节之后,才酿出了这种独具特色的酒。
其中,酿造中的蒸馏过程对酒的质量和口感有很大的影响。太平猴魁的蒸馏方法独特,其所采用的是“断缰法”,也就是在酒经过第一次蒸馏后,拿掉酒甑的缰绳,让酒从自己的自然渗透力中流出,获得更好的口感、醇香。
3、纯糯大曲特制
太平猴魁特有的酒香,除了源自独特的酿造方法,更有赖于一种特制酒曲——“纯糯大曲”。这种酒曲由糯米和大麦相应比例的面麸混合制成,培育出相应的酵母菌,是太平猴魁的独特之处。
纯糯大曲的特点是口感醇糯、甜度高、酒香浓郁,可以很好地与大郢米、山东地表水等原材料相互融合,进一步提升了太平猴魁的品质。
4、瓶身设计
太平猴魁以独特的瓶身设计闻名,其传统的“竹节瓶塞”不仅起到防伪的作用,而且能更好地保护酒质,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竹节瓶塞是用名贵的毛竹切成合适长度,然后用火熏制成竹杆,再按长度和比例需求分别剖开和裁剪,最后组装而成。因为竹子本身有吸油、防潮、耐腐蚀的特性,在放置酒坛数年后,也不会出现塑料或者金属瓶塞氧化若干类似问题,从而起到了更好的保护酒质的作用。
评论留言